文丨陈景圣
4月4日,上午11时,韩国宪法法院将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进行宣判。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权力归属的法理较量,更是一次国家体制与民意对撞的权威大考。宪院方面明确,此次宣判将进行现场直播,全国瞩目、全球聚焦,一场“宪政危机的公开审判”即将上演。
韩国历史上,曾两度启动总统弹劾程序,卢武铉是首次尝试但最终被驳回,朴槿惠则是前车之鉴,成为韩国首位被正式罢免的在任总统。而今,尹锡悦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位被钉上宪政耻辱柱的韩国总统。根据韩国《釜山日报》与韩联社等多家媒体披露,8名宪院法官中若有6人投下赞成票,尹将立刻失去总统职位,并在60日内迎来新一轮大选。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韩国深层次政治撕裂的集中爆发。从检察官出身的“硬派总统”到高压统治下的“民意孤岛”,尹锡悦执政两年来频频强行推进争议政策、打压反对党、干涉司法、制造舆论风暴,其支持率一度跌破25%。而引爆弹劾案的直接导火索,则是其涉嫌滥权免职、涉嫌非法情报指令与操控检方人事,被指严重违反宪法与公职人员道德底线。
在此背景下,韩国民众对此次弹劾案的关注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截至4月1日下午,已有超过5万人在线排队申请参与旁听,导致申请网站一度瘫痪。可用座席仅有20个,却引来数万追捧——这不是审判旁听,这是对国家命运的集体围观。
宣判前夜,整个首尔已进入“非常状态”。警方将启动最高级别“甲级紧急令”,调集全国2万警力,封锁宪法法院周边区域,安国地铁站全线封闭。连周边11所学校都不得不停课避险,甚至总统官邸附近学校也宣布临时关闭。这种前所未有的布控规模,恰恰预示着韩国政坛所面临的并非一场法律程序,而是一场可能引爆社会撕裂的政治地震。
尹锡悦本人是否会出席宣判,目前尚无定论。但无论其去留结局如何,这场危机已将韩国推入政治不稳定的旋涡。从“东亚民主灯塔”到“总统任期终结机器”,韩国的政治制度在20年间连续经历三次弹劾风波,说明其所谓“三权分立”制度正在遭受系统性压力考验。当总统权力与司法权发生正面冲突、当舆论动员左右法律判断,这种“高度政治化的司法独立”是否还能真正维护国家理性,值得深思。
在国际格局变幻莫测的2025年,韩国的内政风暴远非“孤岛事件”。美中博弈持续激烈,朝鲜态度越发强硬,日本军事化蠢蠢欲动,在这种多重外部压力下,韩国本该稳住基本盘、修复内部分裂,但尹锡悦的“强人治国”策略却反将国家引入对抗深渊。此次弹劾案若被通过,不仅可能意味着一位总统的陨落,更可能引发保守与进步两大阵营的大规模街头对抗,韩国社会的政治神经已被无限拉紧。
无论结果如何,4月4日之后的韩国,都不可能回到过去。这场司法宣判,不只是对一位总统的判决,更是对整个体制的反思。韩国应当警醒,宪法不是斗争工具,法律不是民意武器,而是维系国家稳定的最后防线。否则,哪怕今天尹锡悦倒台,明天还会有“下一个尹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