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徐华 李一方 记者 李慧颖)4月2日报道 4月1日上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家里家外》暨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同志,《家里家外》主创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网络视听平台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据了解,竖屏微短剧走上高规格高级别的研讨会,在中国影视史上开了先河。
打破竖屏难出精品爆款“魔咒”
巴蜀短剧开先河
在研讨会上,网络微短剧《家里家外》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主题。该剧以20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重组家庭用包容与爱化解矛盾、守护小家的故事。该剧自3月14播出时就受到观众追捧,3天内播放量破10亿,成为现象级爆款。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在会上表示,《家里家外》打破了竖屏微短剧难出精品爆款的“魔咒”,是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的标志性产物,为加强竖屏微短剧精品创作增添了信心。管理部门对待微短剧这一新兴文艺业态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希望微短剧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题材,在满足百姓观看需求、优化影视行业生态、引导全民创作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循环。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表示,《家里家外》是一部浸润巴蜀文化的匠心之作,以口碑与市场双赢之势为微短剧行业树立了价值标杆。四川将深化政企协同,厚植产业生态,进一步做优服务,通过价值倡导+精品引导+审批指导+产业疏导,助力微短剧实现多维突破。
据了解,这部共79集的剧集,得到了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的全程支持,包括策划、立项、内容审核以及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的保障。
四川省广电投资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丰富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了这部剧成功的背后推手。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文化艺术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66%,文化创作和表演收入增长16.8%,为《家里家外》的崛起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首部全川渝方言微短剧
主创谈精品关键词
“从川渝情怀出发,讲述爱与温暖的故事,好看又好哭,真是国民短剧。”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已经优先点赞,认为《家里家外》这部短剧制作精良,温情满满。
据了解,作为首部全川渝方言的短剧作品,《家里家外》的主演王道铁和孙艺燃均为四川籍演员,剧中所有配角、群演均为四川本地人饰演,全川籍演员阵容和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构建了一个真实、接地气的80年代生活图景。《家里家外》将深厚的川渝文化提炼转化为特色故事,激活了大量观众的情感共鸣。
研讨会上,本剧主创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对于这部巴蜀精品之作,本剧总出品人、总制片人、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凌在研讨会上表示,团队具有很强的短剧信念感,发自内心相信短剧就是手机上的电视剧,短剧是未来,我们会创造未来。精品短剧有三个关键词:表达、创新和美学。《家里家外》之后,整个团队将从零出发,重新开始开拓新的边界,探索新的上限。本剧导演杨科南讲述了摄制团队对于作品年代性、地域性和竖屏美学呈现细致雕琢的过程,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带来更多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有情怀的作品。本剧主演孙艺燃表示,《家里家外》让自己重新审视了演员和创作的关系,更看到了短剧行业无限的可能性。希望未来能够探索不同题材,用作品去传递温暖的力量。
实力走红+破圈
竖屏短剧能出精品爆款
热度破圈之外,《家里家外》的走红也还有望带来影响力的破圈。比如,这部剧全部采用地道四川方言,大量成都元素向亿万观众揭示了“老成都”的另一面,因此也可能成为成都文旅的“新名片”,开辟文旅短剧新类型。
在本次研讨会上,网络视听平台代表和专家学者以这部微短剧为例,认可竖屏短剧能够成为“精品+爆款”,并对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爱奇艺执行总编辑王亮、优酷微短剧中心商务合作负责人马莉、腾讯在线视频制片人孙海怀、红果短剧副总编辑昌朋淼等网络视听平台代表在会上发言,认为《家里家外》为网络微短剧行业带来了一种突破窠臼、迈向精品化的崭新可能。该剧在题材选择、内容深耕、情感共鸣、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创新和升维,为网络微短剧精品创作提供了借鉴。各平台将用真诚的表达,创造更多打动人心的故事,推动短而精的内容创新,让微短剧成为连接时代与观众的情感纽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等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家里家外》对于网络微短剧精品化的积极意义,认为《家里家外》的面世,是多年来广电总局对微短剧创作积极关注、积极扶持、积极引导的结果。它告别了微短剧创作前期题材手法类型上被认可的通行样式,具有突破意义。微短剧的创作,也应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法,遵从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根本道路根本方向,从悬浮落回真实,建立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会上,主创、专家还围绕微短剧创作在内容、品质、审美层次上如何实现更大提升进行了深入交流。
赢得口碑和市场
四川频出现象级影视作品
《家里家外》作为巴蜀特色微短剧,在口碑和市场上赢得双丰收。3月14日在红果短剧、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上线后,创造了微短剧领域现象级热度,其中红果播放量破 15 亿,破红果站内新剧播放纪录, 曾位居腾讯视频、爱奇艺站内热搜第一。全网话题量破 50 亿,收获良好社会反响。
近年来,四川现象级影视产品频频出现。这得益于四川省广电局高度重视影视业发展,优化提升影视营商环境、打造优质视听内容“一平台、三品牌”。《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每年预算3个亿对重大文艺项目进行扶持,对精品进行奖励……
《家里家外》这部短剧的火爆,也给行业带来正向的激励,微短剧的创作完全不必自我设限,过度集中在某一类题材和制作方式上“打转”。追求创新、开拓更多的赛道,勇于突破创作和制作边界,更有可能找到新的天地。并且,这种不断突破的创新风气,也利于共同把微短剧市场撑大,给观众呈现更多元化、高品质的剧情,给行业发展注入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