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突袭搜查印第安纳大学华裔教授,王晓峰及其妻子的住所的行径引发全球关注,而此次事件的发生被广泛的认为是特朗普政府重启“中国行动计划2.0”的标志。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美国试图以“间谍罪名”打压华裔科学家,限制中美科技交流,但事实上特朗普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是在加速着科学家选择回到祖国的决心。



美国《自然》杂志更是对此事进行了公开报道,表明着科研人员中,已经有超过75%的人员正在考虑着离开美国的选择。

特朗普的“中国行动计划”

2018年担任着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以"反间谍"的名义,启动一项名为"中国行动计划"的行动,将矛头直接对准华裔科学家、中国学者及留学生,试图切断中美学术交流。



在这一行动下,特朗普携领着美国司法部要求全美94个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交1-2起针对华裔科学家的诉讼案件,将司法行动异化为政治任务,形成制度化打压链条。

曾经身处田纳西大学的胡安明教授就遭受到了这一政策的迫害,当时的胡安明教授因“未披露与中国合作”遭起诉并解雇,尽管最终无罪释放,但其职业生涯却已收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特朗普政府大幅缩减研究预算并解雇科研人员,导致研究项目中断、助学金取消的行径,就使得一名农业领域研究生因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断供而被迫转向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寻求机会。

特朗普政府其中这项计划的目的,表面上来看是用于应对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特别是防范“经济间谍”和“知识产权窃取”的行径,维护着国家安全利益。



但实际上美国这样的行为,就是对中国的一种猜疑,是通过司法手段制造“中国窃取技术”的舆论氛围将中国塑造为“假想敌”,为美国对华强硬政策提供合法性支持的一个借口。

然而其政治化操弄和种族歧视本质不仅未能达成目标,反而加速了美国自身的人才流失和科研生态恶化,直接影响到了其国家技术发展的战略计划。



据统计,自这项计划启动以来,2021年超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其中数学物理学家639人、生命科学家478人,回流中国顶尖科研机构。

而美国的这一选择,与造成的影响在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声,哈佛、普林斯顿等多家名校联合报告指出,美国此次行动所造成的人才流失将直接削弱美国科研竞争力。



拜登的隐秘策略

同时略显讽刺的是,这一"驱赶人才"政策反而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斯坦福大学2024年报告显示,回流华裔科学家占比达75%,加速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

也正是因为这项计划所带来的影响与反噬,所以在特朗普卸任后,拜登在上任后就做出了终止该项计划的行动,想要挽回人才的流失问题,缓解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只是拜登政府虽于2022年终止该计划,但共和党始终试图复活这一政治工具,2025年初,得克萨斯州通过法案重启歧视性审查,特朗普竞选团队亦暗示将延续该政策。

这一"自我伤害式"政治操弄背后,是共和党为选票绑架国家利益的短视逻辑,以种族主义煽动选民情绪,却无视美国科技界"失血"的现实,白宫与民主党虽反对,但两党博弈下,华裔科学家仍面临不确定性。



同时拜登政府的终止并非是对特朗普这项计划的否认,而是在这之后采取了更加隐秘的方式,成立“颠覆性技术打击小组”,继续以“防范技术转移”为由监控华裔科学家,表明对华科技遏制的战略并未改变。

现在随着特朗普在2025年的再次上任,其近期的所作所为似乎都是在代表着其想要再次重启“中国行动计划”,以此来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强化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被重启的行动计划

2025年3月28日,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王晓峰因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世界顶尖地位,在当天遭受到了FBI的突袭搜查,甚至就连他的妻子都遭受到了对方的调查。

据相关报道中所讲,FBI的行动直接导致了由王晓峰主导的2300万美元基因组隐私项目被中断,相关资料与实验室电脑都遭到了对方的扣押行动,就连办公室门禁卡都已被注销。



不仅如此,更令人值得警惕的是,校方早在此次FBI行动之前就已经系统性的删除掉了王晓峰的任职记录,而这样的造作模式与2019年的陶丰案极其的相似,但那时的陶丰却在此次事件之后,因“未披露与中国合作”遭起诉并失去教职。

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度相似的行动,所以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被视为是特朗普政府重启“中国行动计划2.0”的标志,而这计划或许也将延续着2018年的版本逻辑,对华裔科研人员进行迫害与调查。



面对着这样的可能性,全球社会都对此表示出了高度的关注,2025年《自然》杂志更是因此公布了相关调查报告,表示75%在美科研人员因政策高压考虑离境,其中研究生、博士生占比最高。

而在这样的数据中若继续搜查就会发现,华裔的比例占据着更高的数额,这一趋势的出现也是在表明美国若继续这项计划,那么美国必将失去"知华派"学者群体,进一步加剧对华认知盲区。



就比如在此次FBI调查王晓峰事件中,不仅导致了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安全研究因核心团队的解散陷入了停滞状态,同时美国在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着面临项目中断的风险。

面对着美国在技术方面的限制与打压行动,中国则是表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并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反对美国单边制裁,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向多极化发展。



现在的中国凭借着政策上的调整,以知识产权保护、科研诚信建设等制度的改革,吸引力无数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说中国正通过强化制度优势与科技内生动力,逐步从技术“追赶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

结语

"中国行动计划"本质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其失败印证了科技无国界的真理,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驱逐人才,却加速了自身科技霸权的瓦解,中国以开放姿态吸纳归国学者,实现科技自主的弯道超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