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赵露思的新综艺刚刚开播,预料之内话题热度高,但负面热点颇多。
赵露思在节目中的言论被推上舆论浪尖。
观看当地老人展现传统手艺,对老人说手艺没有传承人,赵露思脱口而出:
“你自私了”
赵露思还表示这种传统手术难得,她平时都要花钱去外面学习才能学到。
“我花钱去外面学”
看到山区家里的拐棍,勾起生病期间拄拐杖的经历,赵露思有感而发:
“这个拐棍的用处是什么?我没生病前我也不懂”
谈及选择在当地做节目的原因,赵露思表示是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一群山区孩子在悬崖峭壁采松茸的视频,觉得:
“就很酷”
于是有想来当地生活的念头。
后面补了“很有勇气”来挽回。
第一期节目中的几个片段采用平实的镜头展现大明星和当地普通人的碰撞。
从进入山区到在山区生活环节,大部分是赵露思跟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画面。
极力展现赵露思与平时在娱乐圈光鲜亮丽截然不同的亲切感和接地气的一面。
基于节目强势打造的公益爱心之举,对明星个人的正面形象塑造以获得好口碑支持。
但深入赵露思与当地人的互动,种种言行举止削弱了“公益”这一主旨带来的效应。
“不对劲”“何不食肉糜”的言论充斥评论区。
人们对节目的公益真实性产生质疑。
与其他人文纪实类节目不同,《小小的勇气》强调以公益为核心。
赵露思带上小伙伴闹闹一起来到偏远山区,跟一群素未谋面的山区留守儿童一起生活,开展一场公益和疗愈之旅。
节目刻意强调探访贫困村落、捐赠物资、传统体验展现文化传承等等正能量主题,突出赵露思“0片酬”公益。
也表示对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的关注,以及对山区人民的生活的帮助显现的人文主义关怀。
以明星影响力传递公益理念,直面真实的人性的“脆弱和勇气”,呼吁重视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健康。
宣传立足点放在大层面上积极正能理念和正确价值观引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轻松氛围进行一场心灵互动,影响更多屏幕前的每个人的行动和心理。
高调做公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鼓励参与公益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山区给予帮助是一件极具社会意义的好事。
但是从上热搜的多条话题讨论来看,除节目强调的亮点宣传热搜,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的词条负面效果居多,粉丝的加入激起两极分化舆论热潮。
为何会引发“何不食肉糜”的讨论?
节目摒弃真人秀嘉宾阵容雄厚的模式,专门为一个明星拍摄一档节目,强调艺人出镜“不做妆造、不做预设、不定任务、不要片酬”轻装上阵的真实接地气感。
尝试打破艺人滤镜和偶像光环,融合当地的真实掀起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当节目刻意强调艺人是为某个明星专门打造,利用明星效应呼吁公众参与公益事业时,应该考虑到摒弃“作秀”嫌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没想到艺人本身不符合公益的言行在节目还没传递出公益认知和态度的时候,引发“作秀”的质疑声。
不论对艺人的形象宣传,还是对节目的流量吸收,热度反噬造成极大影响。
一个大明星刚来到山区讲述自己过去如何为了工作拼命。
拍不完的广告,做不完的工作,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把时间全压缩在工作上,一天的时间当两天用。
这些话跟一屋子风吹日晒满脸黝黑的当地人的真诚听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当地人的脸上,直观地看到为生活奔波的痕迹,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赘述平时为了生活做了多少努力,沧桑的岁月印记和质朴纯净的眼神,已经将他们不为人知的背后挣扎展现出来,光是这样的“看见”已经足够引起共鸣。
对很多人来说,当地人脸上的那些痕迹真实存在的,是普通人为了生活的努力的痕迹,同时也是有共鸣的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无数个日夜里,他们大多跟山区里的人一样,为了生活的碎银几两,没日没夜加班劳作,周而复始接触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褪去青春稚嫩,留下饱受风霜的憔悴和无奈。
如果诉苦的人是山区里的人,“同情”共鸣可想而知。
娱乐圈的明星也是打工人,每天必须为工作付出精力和时间。
但他们的辛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缥缈而遥远的,高付出之下的高收入,不会因为生活柴米油盐发愁今日揭不开锅的问题,面临的困境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所处在的层级不同,所面临的困境不同,以至于把明星的“辛苦”说给大众听,比起可怜同情,网友只会觉得讽刺。
正如杨幂所说:
“你往下去看一看每一个人都很辛苦
但你觉得现在那些
送外卖的人不辛苦吗?
刚才他出去帮我们焯排骨他不辛苦吗?
他们今天蹲在这不辛苦吗?
对半天稿子不辛苦吗?
所以你凭什么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
因为每个人都辛苦,
你真的觉得别人会关心你吗?”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辛苦,那些生活与职场里的不如意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公益的目的是为山区送去温暖,那应该是展示为什么山区的人需要帮助的背后辛酸,而不是为了看一个明星在节目上诉苦,抒发心情不顺畅,讲述过去美好或不美好的经历。
本质上注意力还是放在演员身上,喧宾夺主的重点倒置,与大众理解的公益无法达成一致。
赵露思忽然跟山区小女孩的父母说小女孩有艺术天赋,让他们支持小女孩想做的事情。
虽然初心是好的,但是忽略当地人的实际困境。
若有足够好的生活条件,作为父母的自然会为孩子的未来开拓一条路。
学习艺术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普通家庭开销都是问题,又怎么有多余的资金资助孩子的兴趣爱好。
节目定位的“公益”对于赵露思来说是一次“旅行”,参加节而是为了获得开心。
住进山区家里,饿了喊吃饭,有人做饭。
搭帐篷环节,一群小孩围绕在一起忙活。
镜头前被优待,被伺候的场景与“同吃同住”的融合参与背道而驰。
公益上承诺的知行合一在这些“优待”片段被掩盖,观众只看到了明星高高在上,周围的人都在围着她转,被认为是换了一个地方享受“明星待遇”。
暴露明星与大众生活鸿沟。
缺乏基本认知,陷入自我输出而忽略关注他人的节目呈现,没有融入山区去“明星化”返璞归真的真实感,强烈的割裂感引起不适。
此外,谈到亲情,赵露思表示跟父母并不亲近。
这番言论显然矛盾了。
过去,赵露思被曝出的私人路透里,跟父亲同框的画面很多。
赵露思在前面,他的父亲在后面,一脸慈爱看着自己的女儿,眼里是对女儿满满的自豪和爱,他们在一起流露的笑容是幸福的模样。
而赵露思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许多一家人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片段。
生活小碎片记录亲情最美好的样子。
从赵露思小时候的艺术照和各种生活照里看来,是生活在物质充足和爱意满满的家庭氛围里。
然而,刚到大山里生活,赵露思却以一句“不亲近”撇开。
展现出来的亲情跟本人亲口叙述的亲情关系前后有矛盾,更加加剧网友质疑在打造“卖惨人设”。
早前赵露思生病一事多次登上热点,躯体化导致不能继续工作,一度令粉丝感到心疼。
普通路人对于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震惊,纷纷表示关心。
赵露思平时留下大众的形象都是阳光开朗的形象,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少人不免为之感到担忧。
然而,三番两次,大事小事占据公共资源引起网友反感,最初的同情心疼逐渐被“不要占用公共资源”的评论淹没了。
过度分享痛苦只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节目中,赵露思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人关心一个在娱乐圈大红大紫的顶流艺人遭受了什么,观看节目的大多数人是奔着公益、勇气和疗愈而去。
而不是本就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环境中,还要站在一个明星的立场去感受一辈子无法企及高度的人的困难。
粉丝怒斥外界的舆论,拿艺人生病的事实以及晒出确实为山区捐赠物资反驳,表示爱心之举不应该被苛责。
一档节目面向大众,且还是站在公益的立意高度上,应该以最积极绝佳的状态展示公益行动。
如果带病上阵,不仅是过度消费演员的公众人物效应,也亵渎和消费爱心之举,与节目初衷背道而行。
既辜负了观众的期待,也失去了节目存在的意义,甚至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引发的舆论对艺人产生二次伤害。
公益也好,工作也罢,只有在身心健康的状态才能展现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