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以色列政府“消除伊朗威胁”,特朗普这次上台后动真格了。
多艘航母和轰炸机赶赴中东,明确警告伊朗“不谈就打”。
中东局势陡然升级,特朗普为何如此不惜成本?
关键时刻三个国家表态“拒绝合作打击伊朗”,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美媒报道称特朗普在去年选举中得到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大力支持,犹太财团的帮助也成为他胜选的关键原因之一。
因为加沙冲突发生之后,拜登政府一直对以色列执行“克制援助”,多次派人去中东调解停火,遭到以色列政府的反感。
而当时还是竞选人的特朗普则是不遗余力,在竞选期间就多次明确表示会毫不犹豫支持以色列,拜登的援助根本“不够”等等。
上台后美国公然提出令全球谴责的“占领加沙”计划。
并强迫哈马斯释放人质、对胡塞予以打击、在美国国内大肆驱逐支持巴勒斯坦的民众等,做到了为以色列“扫清障碍”的承诺。
但以色列在中东还有一个心腹大患没有解决,就是哈梅内伊领导下的伊朗。
伊朗现在对以色列的“主要威胁”有两个:
其一就是串联中东国家“抵抗之弧”和以色列公然作对。
包括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民兵,都是反抗以军的中坚力量,其中胡塞武装还有让以色列无法防御的高超音速导弹。
伊朗在去年两次亲自下场打击以色列,仅在10月份就累计发射了约200枚弹道导弹,多枚命中目标。
另一个原因就是伊朗拥核的问题,拜登上台之后伊核协议谈判几乎“零进展”,给了伊朗很大的空间。
虽然过去以色列经常通过轰炸设施、暗杀科学家和封锁原料等方式禁止伊朗拿到核资料。
但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确认伊朗可以提纯丰度为60%的浓缩铀,接近制造核武器的水平,现在库存还越来越多。
在当初美国和伊朗谈判的《伊核协议》中,规定浓缩铀丰度不得超过3.67%。
可以说哈梅内伊的举动已经大大突破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限制,也势必遭到围攻。
所以本届特朗普上台之后,也正在帮助以色列“解决伊朗问题”。
当前美国和以色列最关心的事情,还是限制伊朗的拥核能力,尽快将他们拉到谈判框架中去。
去年12月,特朗普就威胁不排除对伊朗使用武力的手段,他们必须为此负责。
今年2月到3月,美国对伊朗数次进行威慑。
3月30日特朗普再度对伊朗发去威胁,警告他们若不与美国就其核计划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伊朗实施轰炸并征收二级关税。
对此伊朗方面也严阵以待,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伊斯兰革命卫队已准备好能够袭击美国相关阵地的导弹,如果他们被轰炸则必然还击。
之前这样的行动发生过很多次,正当外界都以为是美伊双方的“口水战”时,美国突然调集重兵压境,看来准备“动真格”了。
上个月美国“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打击群已经抵达红海地区,其搭载的数百架舰载机足以发起类似海湾战争一样的突击行动。
与此同时,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编队已经调往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十多架美军C-17“环球霸王”运输机飞抵韩国乌山美军基地,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武器都在快速运往中东。
外媒认为从规模上来看,这次美军准备轰炸的对象显然不是胡塞武装,而是伊朗。
但当下面临的问题是,美国主力轰炸机部署的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距离伊朗超过4000公里。
这样轰炸不仅效率很低,路上还容易“出事”。
所以报道认为美方更有可能使用距离伊朗只有数百公里的中东国家军事基地,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为航母战斗机提供中转保护。
但在这个节点上,消息人士突然曝光:
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科威特三个国家已秘密告知伊朗政府,他们不会允许美国使用境内的空军基地对伊朗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
这意味着美国对伊朗军事行动的落脚点要么还是在印度洋,或者是设置在北非的基地,距离伊朗都有数千公里的距离。
该消息一旦证实,会让美国的计划受到很大影响,“威慑力”也会大打折扣。
中东三国为什么拒绝美方使用基地?
首先是双方关系好转,之前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的复交,打破了传统教派对立的历史,也促进两方和解。
再者而言,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引发国内伊斯兰势力的不满。
如基地组织曾将美军驻扎视为“宗教冒犯”,进攻同属宗教国家的伊朗更不得人心。
其次是沙特非常担心,如果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升级,可能引发地区全面战争。
沙特等国很清楚一旦允许美军使用基地,自身将成为伊朗报复的首要目标。
伊朗军事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弹道导弹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具备打击海湾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
美国是鞭长莫及,但周围这几个国家可能会被拿来“出气”。
不过面对美方这种重压,伊朗的表现还是非常有“骨气”。
在哈梅内伊发布“绝不妥协”的喊话之后,31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警告美国,伊朗可以接受谈判,但不接受“被威胁着谈判”。
4月1日,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又一次警告美国和以色列:
一旦发生侵略行为,伊朗将作出“迅速果断的反应”。
当前各方都在紧盯特朗普是否真的有勇气为了以色列的利益挑起和中东大国的冲突。
如果轰炸行动真的开始了,伊朗的报复必然也会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