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缅甸发生了一场7.9级地震,导致无数房屋在瞬间变成了废墟。
而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国救援队便立即赶到了灾区,展开了救援行动。
经过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几名幸存者。
这次对缅甸的救援行动,中国除了派出救援人员之外,还在天上搞出了不小的动静。
尽管这份“动静”的成本很大,但是结果却是非常值得的。
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缅甸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是国际社会当中第一批抵达缅甸展开救援的队伍。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将近400名中国救援人员前往缅甸,参与抗震救灾活动。
并且,经过多天的努力,中国救援队已经抢救出了6名幸存者。
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抢救出幸存者,中国还调动了空中力量。
原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便调动了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
我国通过卫星对缅甸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而后将受灾具体情况发送给救援队和缅甸政府。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外交部:中方救援队已在缅甸救出6名幸存者》
从28日到29日下午,中国便已经安排了卫星成像20次,先后获取了多个灾后有效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中国救援队依照灾区的具体情况,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
而在之后的救援行动当中,我国还会继续安排专人开展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的获取工作,为救援队抢险救灾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保障和分析。
不过,卫星变轨所需要的成本还是非常大的。
除了最基础的燃料消耗之外,还有轨道的空缺以及重新返回等等。
这一系列变动的背后,无一不在意味着我国为缅甸此次救灾行动所给予的帮助。
对此,有不少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为了缅甸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缅甸地震发生后,缅甸政府自己不派人前去救援,反而是继续国内打仗,导致大量无辜的平民死亡。
要知道,地震发生的72小时是尤为重要的。
可缅甸政府却并未充分利用这“黄金72小时”,对灾区展开救援。
反而是中国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承担起国际公共事务的责任,派出救援队前往缅甸救灾。
就连美国,都不得不感叹中国救援队的速度和效率。
不仅如此,中国还动用了卫星轨道来帮助缅甸。
所以,也有不少人感到疑惑,中国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当然是值得的。
中国能够在缅甸地震后,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卫星进行实时监测,这也说明了我国卫星变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3月30日发布的《提供相关图像信息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助力缅甸地震应急救援》
中国卫星技术的艰难发展
此次缅甸救灾活动,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救援速度之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卫星技术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有了多大的变化。
在中国卫星技术刚起步时,美国的GPS系统就已经基本上实现覆盖全球了。
但美国的GPS系统却分成了军用和民用两大部分,二者之间的精度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载体。
在未来,卫星技术会给各行各业提供巨大的便利。
所以,我国在1994年正式启动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发展,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但“北斗”的研发过程却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除去技术上的研发难题之外。
我国还要面临着来自美国等国家的恶意打压,以及技术和市场的封锁。
彼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的GPS之外,也只有欧洲与俄罗斯能够与其一较高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北斗”卫星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在技术上赶超其他国家。
这当中的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好在中国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汗水和努力,终于让中国的卫星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随着这颗卫星的发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终于在全球导航系统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中国“北斗”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还逐步完成了全球覆盖,为全球上百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当然,中国“北斗”卫星技术还应用在多个领域当中。
例如,军事和农业方面。
中国是个粮食大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常态,而这也离不开“北斗”卫星系统所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和自动导航服务。
同时,还可以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当然了,“北斗”在抢险救灾方面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
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灾区的位置信息,并且还能够快速定位灾区,为救援人员提供最佳的救援路线和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还可以对灾区周围的楼房、桥梁等等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发现潜在的危险。
缅甸地震发生后,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区进行了监测,同时还派出了救援队前去救援。
这是对中国卫星技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测试,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卫星技术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也体现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根据光明日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4年1月19日发布的《中国“北斗”30年:闪耀星空,服务世界》
结语
截止到目前,中国在缅甸的救援行动仍旧在进行当中。
而中国也将会继续利用卫星变轨技术,对缅甸灾区进行观测,保障救援队的后续工作。
从这次的救灾行动当中,也能够看出我国的航天事业在未来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这不单单是中国航天科技的一次演练,同时更是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相信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或许能够实现全球覆盖。
届时,在灾难发生时,我国便能够通过卫星技术快速锁定灾区,并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