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红土地,冬瓜湾村正在招募新村民;郁郁葱葱的龙山上,“数字游民中心”开启,或旅或居,去留都随心意;把稻田搬上云端,城市农场主随时随地可看见自己的田,科技加持让乡村近在咫尺。

当城市青年还在为“内卷”焦虑时,一群昆明年轻人去到乡村,不种田、不养鱼、不喂猪,却以“爆改”为犁,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垦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躺平养生或发癫蹦迪,这里将是你的‘卷不动了’驿站。”一则有趣的招募令,来自东川红土镇冬瓜湾艺术村

在东川红土地绝美景色中,可以当一个养生派,跟村口长寿阿公学习“呼吸大法”,丢掉手机和电脑在小院里晒一下午太阳,边泡药浴边听《道德经》;或是当一个癫狂派,把《工作周报》丢进爆米花机炸成碎片,参加篝火蹦迪晚会学习技能“骂街”......以上种种,都允许在冬瓜湾发生。



当然,绝美的景色也适合创作。东川文旅投项目负责人之一李梦圆介绍,冬瓜湾村也“收留”各种各样的创业者、艺术家。这里村落面积大、生态好、文化底蕴深厚,有发展特色旅居的天然优势。每年到红土地的游客约33.8万,其中境外游客占5%,在这里无论是开咖啡店、陶艺馆,还是茶艺馆、花艺店,都非常合适。

红土地的美景每年都能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旅居者,冬瓜湾艺术村以“旅居+摄影”为重点,创新打造摄影旅居模式,让红土地成为艺术家的第二居所。同时,以“旅居+马铃薯”为特色,深入打造马铃薯旅居小镇,让“洋芋花开是美景,开花洋芋是美食”的旅居生活具象化。





随着一辆货车从东川乌龙镇驶出,市民刘女士“认养”的乌龙大米将在第二天送到她手中。手机上的绿色稻田,变成餐桌上一碗软香回甜的“乌龙米”,放心安心之余,更添一些乐趣。

稻田“抬上”云端“云认养”,这个主意可谓妙。



去年5月,乌龙镇推出“绿美乌龙软香米认养季”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通过认养稻田成为“农场主”,在云端体验诗和远方。

项目的计划者、参与者之一,乌龙镇党委副书记赵帅很早就对这500亩田“打起主意”。他介绍,项目将这500亩的稻田划分成了7块区域。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花一分钟时间,在“绿美乌龙软香米”小程序上动动手指,就能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田地认养至少1平方米的真实农田,由农户线下为认养人耕种,认养人可以随时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





被认养的稻田在生长期间也不会“闲着”。除了养殖谷花鱼,开展摸鱼捉虾等趣味活动外,乌龙镇还推出食育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了解大米的成长过程,并亲手制作、烹饪提拉米苏、大米饺等创新米制美食。此外,乌龙镇跑马泥石龙自由餐厅还创新推出许多美食,13种来自东川当地的土特产被制作成一道道佳肴,让食客从食物中感受东川的山水灵气。



买个面包、喝杯咖啡,在小村中享受周末,也是不错的放松方式。

西山乐居村九犀手作面包,已经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周边的农村集市也跟着热闹起来,附近村民把自家院子对外开放,增加不少临时停车场。





然而多年前,村民陆续从老房子迁出,乐居村成了“空心村”。这样空着不是办法,村子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发展起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产业模式。这里迎来了许多“新村民”,安家置业、随心经营。

新村民张俊是九犀手作面包的主理人,每天揉面、做馅料、烤面包,一个个香味浓郁的面包出炉,成了他每日最幸福的时刻。以柴窑烤制的面包味道浓郁、香气扑鼻,咬一口软糯回香,再配上冰淇淋或手冲咖啡,一整个下午,就这样过去。



九犀手作面包,是乐居村的一张名片,一家面包店带火一个古村。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到村里来,尝面包、逛古村,生意最好时每天要烤制近千个面包。

面包店旁边,村里的民宿咖啡店渐渐多了起来。乐居村属“一颗印”建筑,中心庭院、四周为房,用来做民宿也很合适。民宿“时续她们家”的装修风格文艺气息十足,集手作、花店、咖啡店、民宿于一体,在小院里在泡茶、冲咖啡、酿酒,不用去大理也能享受慢时光。民宿也常常接待来自省外的游客,有些游客一住就是半个月。





以前,乐居村是空心村,后来,因为一家面包店变成了“面包村”,如今,业态丰富多样、旅游体验多元,乐居村变成真正意义上“乐意居住的地方”

来源:昆明发布

编辑:李莹娜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