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现象接续上演,“跟着影视去旅游”有了3.0版。

近期,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四川省内市州文旅局、文旅集团联合打造的“光影天府•拍在四川”影旅联盟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国内第一家以“影旅融合”为主业方向的服务商——成都光影天府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影天府)宣告成立。

后者由成都文旅集团整合旗下上市平台天府文旅(000558.SZ)、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以及已入驻成都影视城的国内头部内容制造商春光好传媒三方共同投资5000万组建,一经亮相就以“影旅融合服务商”的定位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影旅融合”呈现广阔市场和产业空间,各方积极探索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跨界深度融合。虽然影视内容题材的丰富包容、场景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崛起,为影视文旅联动带来了新的契机,但过去,“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模式背后,往往是“剧播完热度也消散”,最大的困境恰恰就是热度与IP不可持续,消费难以长久维持。

此次推出的“跟着影视去旅游”3.0版本和过往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主导方从影视为主,转换为文旅端先行倒推影视端一起发力,最终助力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

这一“跟着影视去旅游”的3.0版本,也是成都文旅交出的影旅融合最新范本。作为国内龙头文旅企业,成都文旅近年来在“影视+文旅”领域提前布局,开辟了“影旅融合”新赛道,策划出品了《冰球少年》、《白色橄榄树》等一系列影视精品,储备并运营重点影视剧《苍穹以北》等,积累了丰富的影视项目运营经验。

接下来,影视+文旅如何相融?背后思路开始浮出水面。



“跟着影视去旅游”的3.0版本

作为“影旅融合3.0”的载体,光影天府于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放眼全国,这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首家影旅融合服务商。

过去,影旅融合模式往往难以逃开流量的烟花效应:一部爆款影视作品在短时间内催生巨大的流量和虹吸效应,但线下场景由于准备不足,配套设施往往跟不上暴涨的流量。更常见的情况是,线下文旅还没来得及接住,流量已经转换热点。

另一方面,即便接住了泼天的流量,但热潮过后如何让爆款效应长效延续下去,则是更加考验文旅产业的问题。成都东方物语董事长、《苍穹以北》《熊猫超人》出品人谭景便提到,影旅融合特别需要解决的是,能不能把IP的热度和流量一直延续下去。

要打破过去影旅融合的烟花效应,关键在于走出线下文旅产品被动配合影视作品、滞后性承接流量的模式。如此一来,势必要转换思路。

“我们的3.0版本,是从文旅端来作为主导,把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旅行社的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吸引剧组主动过来拍摄,我们来提供服务。当然也可以做定制,为当地定制一部剧。”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成都文旅集团下属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表示。



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成都文旅集团下属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

在赵斌看来,“跟着影视去旅行”1.0版本,就是播了什么剧,大家就去什么地方旅行;到了2.0版本,是影视剧播出后趁着热度修建相应的旅游实景体验,其实都是影视作为主体带动,3.0版本的升级是从文旅端发力,借助包括影视在内的多手段和方法带活一方经济,再通过文创赋能千行百业,最终目标是拼经济、促消费。

光影天府的筹建方之一,春光好传媒创始人阿苏认为,落地最佳路径是通过挖掘当地的特色文旅资源再与影视端共同开发IP,才能进一步打开IP的延展空间,正如成都的大熊猫IP便是典型案例。换言之,影旅融合3.0的核心是,从文旅端突破,自剧作创作之初便开始考虑让影视作品与地方线下文旅联动。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文旅的优势在于链接四川各地市优势文旅资源,春光好的优势在于影视产业的资源链接与内容开发,双方一拍即合。



在后续的运营规划中,光影天府将首先借助成都中青旅的渠道资源整合优势,把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升级为剧组需求的“吃住行服化道”,借助影视进行传统文旅的升级。

作为光影天府业务板块里面的底座,吃住行服化道相当于传统的制片服务体系,在这基础之上,延展出来了包括文创、旅游、体育、商贸、节展等业务。显然,后续链条延展出来的板块都要依托文旅的资源来做。这一举措可以更好地用好影视放大器的作用,也能发挥文旅链接消费的作用。



四川本的运作模式

优势文旅资源与影视产业生态圈双向奔赴

在四川当地的规划当中,3.0版本如何真正落地?显然有备而来。

会上同步发布了“光影天府·拍在四川”计划,阵容之庞大,也可窥见四川当地决心之大,不仅有成都文旅集团下属上市平台天府文旅,还有成都市大邑县、自贡、攀枝花、遂宁、内江、乐山、绵阳、广元、巴中、雅安、凉山等地代表和负责人出席,多方一起签署包括《苍穹以北》、《熊猫超人》等十个影视项目的首批“十全十美”影视产业赋能工程战略合作协议。

这也是四川最独特的优势:天然有诸多优势文旅资源。成都文旅此次联合四川省内兄弟市州联合发力,形成影旅融合高质量的四川联盟。

正如成都影视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玉建便提到,“拍在四川”是一个移动的横店,天然的影棚。

截至目前,“拍在四川”也累计吸引全国数百个剧组赴川拍摄。四川正在成为剧本创作的“策源地”、拍摄制作的“首选地”和视听产业的“新高地”。


成都影视城

阿苏提到,过去半年多,当他到四川各地市去沟通链接影视拍摄资源的时候,地方的市州也已经达成了这样的默契:立足当地优势文旅资源打造IP。

阿苏在四川当地联合成都文旅、成都影视城打造的”中国喜剧梦工厂“的实践也印证了这样的可能性。综艺《单排喜剧大赛》通过孵化线下喜剧厂牌,吸引创作者定居成都,“粉丝经济”变成了“城市留量”。对于影视制作方来说,在当地获得支持,而流量又能反哺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一旦效应放大之后,将形成“人才—作品—产业”的集聚效应。

作为一家知名综艺公司,春光好传媒的传统优势在于线上内容的品牌塑造与流量传递。正如中国喜剧梦工厂项目《单排喜剧大赛》,首季上线一周后选手姚尧便以“小林黛玉”形象在短视频平台得到现象级传播,一个月内有幸登上央视春晚大舞台,这也为后续线下喜剧人才孵化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春光好传媒创始人阿苏

如今,阿苏及其团队也在积极拓展线下。阿苏表示,今年5月份起,通过《单排喜剧大赛》孵化的线下厂牌将正式开启,春光好已经在尝试将线上线下打通。

此外,技术的深度应用也在影旅融合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五凤溪·水龙吟”案例中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尝试,利用咪咕基于元宇宙的技术,为小镇开发AR导览及VR大空间等新功能和体验场景,将电视剧《水龙吟》的剧情和五凤溪古镇的前世今生结合在一起,为游客展示一个全新的故事。如国移动咪咕公司政企中心总经理孙翔云所言,技术加持“去拓展古镇的体验内容和空间”。

技术的深度介入将影视流量沉淀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解决“流量易逝”的问题,让线下文旅资源的开发效率达到最大化。《苍穹以北》的制作当中也在尝试将北斗导航技术转化为航天主题研学产品,实现“拍摄即营销”。


谭景提到,希望在播出期间和播出之后,除了一些基本的科普、研学之外还能开发出更多新的文旅项目,硬核技术转变为可体验的文旅项目。



一些落地的探索已经开始

四川“影旅融合3.0”的标杆打造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跟着影视去旅行”将成为一张全新的四川文旅名片,让游客走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

而反观过往这些年在影旅融合的尝试,四川一直是创新探索者。

早在2023年,成都文旅便提出,要将“影旅联动”当作一个完整自成闭环的产业链或生态圈来做,并接连输出十多部影视作品,包括首档综艺节目《一路唱响》,再到《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开播!情景喜剧》《冰球少年》《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你好岳父大人》等,大大提升成都的城市形象与文旅吸引力。



随着”跟着影视去旅游“迎来3.0版本,相关新探索已经陆续展开。

“五凤溪·水龙吟”目前是成都首个影游联动沉浸式文旅景区,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可以感受到影游融合的魅力。影视IP与文旅场景的化学反应,正在将“取景地”升格为“文化新地标”。

谈及这一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视同成副总裁、五凤溪·龙吟小镇文旅项目负责人陈彦颉坦言,和成都文旅集团、金堂县政府等各方面在项目的开发理念和未来方案打造上的高度吻合是合作达成关键因素,而五凤溪古镇的地理地貌“与剧中场景又高度的吻合性”,这让项目开发和后期研发有了事实基础。


五凤溪·龙吟小镇

恰如前文所述,立足当地文旅特色、再着力开发影视IP,后续发展才有更多的空间,流量也不再如烟花般易逝。

而为了达成“全国影旅融合标杆”的目标,四川省官方为影旅融合3.0模式的可持续运转提供了系列支持,将从影视拍摄场景的基础设施、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到创新文旅业务增强市场吸引力等三方面着手。

赵斌表示,项目首期将以“十全十美“工程为起点,未来还将拓展到四川全省,实现”一城一策“的资源开发,推动影视创作与文旅资源全景式开发的深度融合。

“一城一策”的资源支持之下,过去的从单一制片模式将过渡到创新消费场景的多元发展新路径。还是回到“五凤溪·水龙吟”案例,除了影视作品的开发之外,剧方还和五凤镇镇政府共同成立了助农品牌,利用影视剧的流量反推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

未来,“跟着影视去旅游”率先从文旅端突破,打造“跟着影视去旅行”的3.0版本,将从成都扩展到四川全省,未来扩展到全国,并不是没有可能。为何是成都文旅、为何是四川?

或许正如在《哪吒2》中,敖光最后对敖丙说,路需要闯。影旅融合的模式更加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将闯出什么新路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