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外长王毅对俄罗斯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正值俄乌冲突迎来转折、台海局势因美国战略调整而暗流涌动之际,中俄通过高层互动格外引人注目。两国究竟谈了什么,意在传递什么信号?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公布出的行程信息来看,王毅在3月31日受到俄方高规格接待,双方随即前期事务性协商,生意场上的人喜欢称之为会前会。4月1日上午,王毅向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这一行动既是对二战胜利80周年的共同纪念,也强化了两国“反法西斯精神”的当代联结。到了下午,普京在克宫接见王毅,重点讨论乌克兰危机解决路径、金砖国家扩员等议题,普京特别强调中俄协作“是子孙后代的战略选择”。4月2日,双方会就联合国改革、上合组织反恐合作等机制化议题进行后续磋商。


▲王毅4月1日向莫斯科无名英雄烈士墓进献花圈

行程安排看似平平无奇,讨论内容也多为双方共识,实则其中大有学问。卡在清明节前,二战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王毅没有直接同俄总统普京进行会谈,而是先行追思几十年前壮烈牺牲的苏联红军,既展现出“敬天爱人”的中国仪礼之邦高贵品质,也是在传递“历史——现状——未来”的大局观意识。换句话说,唯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美西方近年来一再试图篡改二战叙事、弱化苏联贡献,中俄通过共同纪念重申“历史不容篡改”的立场,强调反法西斯同盟精神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指导意义。不敢想象,若是没有中俄在二战时抵挡德日侵略,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中俄当年就像一对背靠背的兄弟一样,各自独当一面,相互还有配合。现在的中俄更是如此,两国高层一再强调关系高度,增强合作深度,加大信任力度,不会因一时一事而相互交恶。



但,中俄两国仍面临复杂而又严峻的国际形势。俄乌冲突始终没能找到和平出口,俄罗斯世界第二的军事实力也只停留在纸面。中国受美西方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制约,始终没能收复台湾。美国今天制造的台海对立和俄乌危机,其凶恶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在东西线上危害中俄的法西斯国家。



在这一被动局面下,中俄若是相互消耗,其结局只能是被美国各个击破。基于此等意识,中俄两国近年来持续搁置争议,淡化分歧,已经摸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模式。正如王毅说的那样,中俄这样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和邻国,无论结盟还是对抗,都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