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中方拟限制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出口,引发国际关注。这一举措背后,是复杂的国际博弈,美方过往种种行径,终让自身陷入如今局面。
中国在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领域优势显著。在正极材料方面,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由中国占据,且掌握核心生产工艺。以磷酸铁锂制备技术为例,中国企业的工艺成熟度和产品质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大量供应全球市场。在镓等关键矿产加工技术上,同样优势突出,约90%的相关技术集中于中国,从开采到精炼,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技术体系。
中方此次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拟在限制出口部分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等条目。公众意见征询期已过,新措施即将落地。这不仅是对本国技术资源的合理保护,更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必要之举。
中国电池(资料图)
这一技术出口限制对美国冲击巨大。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续航等关键技术上依赖中国相关技术。若无法获取中国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其新能源汽车续航技术发展将面临瓶颈,研发周期大幅延长,成本飙升,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军事领域,众多先进武器装备的制造依赖高性能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技术断供下,美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受阻,军事技术发展滞后。
中方此举意图明确。一方面,防止先进技术泄露。多年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是中国产业发展的根基。保护技术,避免被他国轻易获取,维持自身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巩固中国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力。限制技术出口,确保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让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获取更大利益。
特朗普(资料图)
长期以来,美国忌惮中国实力增长,在多领域对中国展开打压。贸易上,加征高额关税,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科技领域,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限制技术交流与合作,试图阻碍中国科技进步。在5G领域,美国以所谓“安全威胁”为由,在全球范围内打压中国企业,阻止中国5G技术推广。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始终保持克制与理性,期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在多领域发展中秉持和平友好态度,未针对任何国家。但在核心利益与国家主权面前,中国绝不退缩。此次技术出口限制,正是对美国长期不合理打压的有力回应,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在此情形下,特朗普火速行动。当地时间3月20日,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旨在扩大美国本土关键矿产金属产量。这项行政命令覆盖铀、铜、钾等矿产资源,甚至还包括煤炭,要求以更加清洁的方式提高本土煤炭产量。铀作为核电站重要原料,美国能源信息署指出,2023年,美国核电站99%的核燃料原料铀浓缩物需要从海外采购;铜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等众多领域;钾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肥料原料。特朗普此举意在减少对国外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还在能源领域积极布局。内务部宣布开放阿拉斯加更多土地用于油气生产,取消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限制。美国长期推行“能源主导战略”,首要目的是降低国内能源成本,缓解通胀压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其次,减少能源进口依赖,通过本土能源开发,提升能源自给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再者,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能源支撑。
但特朗普的能源计划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矿业产能有限,长期依赖进口,短时间内提升本土关键矿产金属产量困难重重。阿拉斯加土地开发虽开放,但审批流程繁琐,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且面临环保等多方面压力。在国际市场上,美国能源企业还需与其他国家竞争,在技术、成本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此次中方技术出口限制,后续影响深远。在中美关系上,将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双方博弈进入新阶段。全球相关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各国将重新评估自身技术发展路径,寻求新的技术合作与供应渠道,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