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的公告,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正式进入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规范的出台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新需求,也为住宅建设提供了系统性、强制性的技术标准。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将给老百姓的居住体验带来哪些升级?
层高与空间优化:新建住宅层高从原标准的2.8米提升至不低于3米,净高要求同步细化(如卧室、起居室净高不低于2.6米),这一调整既适应了居民身高增长趋势,也改善了室内采光、通风及装修灵活性。
电梯配置普及化: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覆盖绝大多数新建住宅,解决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群体出行难题,同时减少未来加装电梯的改造成本。
声环境与热环境优化:如楼板隔声指标从75分贝降至65分贝,并细化不同气候区的供暖、空调设施要求,显著减少邻里噪音干扰,提升居住舒适性。
规范要求卫生间安装扶手或预留条件,住宅单元设置无障碍出入口,并扩大户门及室内门通行净宽,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老年人活动。
电梯信号覆盖公共空间及轿厢内,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进一步保障安全。
规范强调“因地制宜、绿色低碳”原则,要求住宅满足保温、隔热、通风等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推广光缆到户、全屋智能等技术,促进智慧住宅发展。
空调室外机专用平台、公共通信信号覆盖等细节设计,体现了对居住便利性与环境友好性的兼顾。
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新规通过“兜住底线、补足短板”的定位,明确了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填补了2005年、2011年旧版规范的不足,形成更系统化的标准体系。
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而言,规范倒逼其转向科技应用与品质竞争,推动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型。
面对老龄化社会,规范通过电梯配置、无障碍设计等措施,提前布局适老化居住环境。
结合居民对健康、安静环境的需求,提升隔声、防潮、防渗漏等性能,减少居住矛盾。
新规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其落地将直接影响未来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与验收。从长远看,这一规范不仅是提升居住品质的“硬约束”,更将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促进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并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标准。对普通居民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居住环境将更安全、舒适且可持续,切实增强生活幸福感。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5年第39号
现批准《住宅项目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8-2025,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和下列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一、《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第4.0.1条。
二、《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第5.1.1、5.3.3、5.4.4、5.5.2、5.5.3、5.6.2、5.6.3、5.8.1、6.1.1、6.1.2、6.1.3、6.2.1、6.2.2、6.2.3、6.2.4、6.2.5、6.3.1、6.3.2、6.3.5、6.4.1、6.4.7、6.5.2、6.6.1、6.6.3、6.7.1、6.9.1、6.9.6、6.10.1、6.10.4、7.1.1、7.1.3、7.2.1、7.3.2、8.1.1、8.1.2、8.1.3、8.1.4(1、3、4)、8.1.7、8.2.1、8.2.2、8.2.6、8.2.10、8.2.11、8.2.12、8.3.3、8.3.6、8.4.1、8.4.3、8.4.4、8.5.3、8.7.3、8.7.4、8.7.5、8.7.9条(款)。
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第4.2.1、4.2.2、4.2.5条。
四、《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2001第3.1.3、3.1.7、3.2.2、4.1.1、4.3.4、4.3.6、4.3.7、10.1.6条。
五、《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GB 50631-2010第1.0.3、3.0.1条。
六、《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第4.3.2、8.4.3、10.1.1、10.1.2条。
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 367-2015第3.0.4、3.0.7条。
八、《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 286-2013第4.1.1、4.2.1条。
本规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