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以15.28万元的预售价打破了看似铁板一块的MPV市场。
随着新车上市脚步的临近,我们愈发感觉到上汽大通在MPV市场的野望。
这是在既发现了细分市场的真正需求,又厘清了向新能源转型的深层逻辑之后的一次闪电出击。
事实上,在家庭出行升级与碳中和目标的双轮驱动之下,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或将重构MPV市场的竞争格局。
所以,对这款称得上“全球唯一15万级中型混动MPV”的来龙去脉做出分析,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不妨从新车上市的背景说起。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45%,其中插混车型一马当先,增速高达78%,成为市场最强的增长极。
来自中汽研数据显示,在“双积分”政策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主机厂混动技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2%。
然而,市场混动技术迅速崛起的阳光普照,在MPV市场,如同光线透过一片树林,留下一地斑驳。
没错,现阶段,MPV市场已经呈现出结构失衡的态势。
国产30万元级以上中大型MPV市场通过插混技术实现了高端突破,腾势(参数丨图片)D9、岚图梦想家就是其中翘楚。
20万元级以上则被别克GL8、丰田赛那(格瑞维亚)、传祺M8几乎联袂完成了三分天下。在这个级别对动力总成的需求是多元的,有燃油,有油混,也有电混。
而在15万元级市场,则几乎找不到一款有代表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MPV车型,迄今仍然是传祺M6,当然也包括上汽大通MAXUS G50燃油版等传统动力形式的车型占据着细分市场的主流地位。
混动产品断层明显的现象尤其突出。
除了市场面的空白之外,还有消费端的需求。
我们知道,二孩或者三孩催生政策使得传统5座车型难以满足家庭出行需求。
专业调查机构的公开数据显示,有83%的二孩家庭将第三排舒适性列为首要购车因素。
于是,很多家庭首先将购车目标放在了混动车型布局最多的SUV。
但在SUV车型底盘结构与空间效率难以兼顾的情况,转而又投向MPV车型。
这时,很多用户发现,混动中大型SUV预算过高;紧凑型MPV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此情此景,已经为中型插混MPV创造了天然的市场切口。
更大的市场诉求是,它需要售价适中,用车成本可控,空间满足全家出行。当然,智能化配置是最美的锦上添花。
其次,还不能忽略积极上升的B端市场的需求。
众所周知, B端市场的MPV车型因为在机场接送、城际通勤等中长距离使用场景中独具优势,而变得需求强烈。
然而,这又与B端市场对营运能耗苛刻的要求形成矛盾。
以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的生产工厂南京江宁工厂所辐射的长三角地区位列,其网约车电动化率已高达91%。
但MPV车型或者因为能耗,或者因为续航等各种因素,导致了渗透率缓慢,严重拉低平均数。
事实已经很明了。
15万元级的插混中型MPV市场,需要一个破局者的出现。
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的出现,毫无违和感地满足了政策、市场两端的所有诉求。
是时候,具体落实到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这款新车上来,看看产品设计如何应对一切。
第一,精巧的空间设计,兑现多元化场景。
得益于短前悬设计与电池平铺技术,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以4825mm车长实现了2800mm轴距。
车长与轴距比超过58%,要知道,即便纯电MPV一般也只能达到59%。
新车在保证操控便利的情况下,极大满足了第三排乘坐的舒适度。
同时,第三排座椅放平之后,行李空间可由常规406L扩展至1600L,可容纳4个28寸行李箱+婴儿车的组合。
因此,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可以实现商务装载模式与家庭露营模式的自由切换。
还原了上汽大通对MPV车型深刻的理解,空间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生活场景的容器。
第二,精妙平衡的动力总成,延伸了产品价值链。
新车搭载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1%,配合P1+P3双电机架构,可实现WLTC工况4.2L/100Km馈电油耗,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400Km。
事实上,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的动力系统,严格执行了“削峰填谷”的能量管理策略,既规避了纯电MPV的里程焦虑,又比传统燃油车节能35%。
同时,把使用场景扩大到B端市场,新车在保证低油耗的基础上,实现的超长续航,恰好击中了单日300Km-500Km商旅市场的用车需求。
第三,对立统一的造型设计,保证了宜商宜家的风格转换。
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采用无边界中网与分体式大灯传递科技感。
但新车知道如何收敛个性,杜绝陷入新能源车的激进风格。
比如,车辆尾部保留了传统MPV的方正轮廓,同时通过贯穿式镀铬饰条提升了精致感。
其实,这种守正出奇的设计哲学,在满足了年轻家庭用户审美升级的同时,也契合了商业场景的稳重需求。
第四,于细节处体现技术理想与场景融合,成就了细分市场的典范之作。
当诸多用户认为传统主机大厂,凭借底蕴完全可以不费心思的打造出一款认可度颇高的新车时,上汽大通早已放下了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
所以,新车的出现,也必然经历了严苛的打磨与细致的研究。否则,很难在细节处见真章。
比如,在与竞品的对比中,比亚迪宋MAX DM-i馈电油耗5.3L/100km,而传祺M6燃油版更是达到了百公里油耗7.5L。
面对这些数据,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优势明显。
但是,当用户诉求转而投向乘坐空间时,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又可以做到比曾经所谓的日系空间大师级之作,奥德赛第三排腿部空间多出50mm。真正实现三排皆平等的全能MPV理念。
然而,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对市场的精准出击并非一味针锋相对。
比如,新车理所当然的全系标配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但它又别出心裁地针对MPV高重心特征优化了车道保持算法。
而车机系统植入的“家庭账户”功能,可同步不同成员的座椅记忆,甚至空调偏好。
这些类似的细节创新,足以让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实现了从MPV工具属性向情感载体的产品进化。
所有事实都在证明,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基于市场空白的精准卡位、用户痛点的系统化解决,以及产业转型的战略预判。
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混动MPV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万辆。
好巧不巧,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所在的15万元价格带,正好对应城镇家庭购车预算的中位数。
而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版一车多用的特性有望撬动超过300万级的潜在客群。
当然,如果我们可以读懂上汽大通的底层造车逻辑则更好——技术创新不是炫技的标签,而是让每一个家庭够能触摸到美好生活的一套完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