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5年10月18日下午,铁边城镇张湾子村,年幼的张瑞生正在家中帮忙干活,不过他的心偶尔还是会被外面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住。
没过多久,孩子的笑声远去了,门外的响动却突然大了起来,张瑞生连忙起身往门外看去,只见有几个陌生人正在他家院子中站着。
这三人的衣服灰扑扑的,一个个都特别瘦,而且看起来很累很疲惫的样子,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上面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显得整个人看起来特别神气。
不久,张瑞生的父亲张廷杰也出来了。
“老乡你好啊,我们是红军,路过这里想要借住一晚,不知道方不方便?”
张瑞生看到父亲很热情地迎接这三个陌生人,原来他们是红军,张瑞生年纪虽小,却也听说过一点红军的事,知道他们是英雄。
然而此时小小年纪的张瑞生并不知道,29年后,他们一家都将因为这几个红军的到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碗羊肉臊子面,一个暖水壶
张湾子村附近,红色的希望流淌、汇聚,新中国历史上许多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此安营扎寨,整个村子仿佛陷入了红色的海洋中。
然而,这一切都井然有序,红军的到来并没有过多打扰村里人,这种奇异的景象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许多次,这一次却格外不同。
因为从1934年10月起红军迈出的长征之路,在进入张湾子村,进入陕北地域后,就意味着这前无古人的惊世壮举即将宣告结束。
张廷杰家中,更是住进了一位关系着中国未来命运的重要人物,然而这时的张家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听到红军要住进家里,张廷杰发自内心地欢迎。
全陕北一共有二十三个县,直到这支红军抵达前,陕北地区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片赤色汪洋,完全赤化的县就有8个,剩下的都是半赤化的县。
共产党的力量,在陕北地区已经凝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等待着迎接长征红军的到来。
张廷杰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是他也听说过红军的事迹,这次能够亲眼看到为百姓做主的红军,还有机会给红军提供帮助,张廷杰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张廷杰一边把这3位红军迎接到家中,一边思索着家里可以腾出几口窑洞借给红军暂住。
张家一共有9口窑洞,家里人挤一挤,还可以空出3口窑洞给红军安排居住。
和3位红军商谈结束,几人一起把3口窑洞打扫腾出来后,张廷杰才发现原来要住在他家的并不是眼前的3位红军。
没多久,张廷杰看到他们迎了一位高高大大,却有些瘦削的人进来。
“首长!”,张廷杰听到有一位红军这样叫道,原来还是一个大人物嘞。
这位被叫做首长的人单独住一口窑洞,另一口窑洞则是几人合住,住在这口窑洞的是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
还有一口窑洞被作为办公室使用,张廷杰看到他们好像还搬了一些东西进去,他不知道这些其实是用来通信的电台。
张廷杰和红军们聊聊天,忙忙碌碌,很快就到了晚上,不过他发现那位“首长”自从进入窑洞后,就没出来过,想来是累坏了,正在休息。
张廷杰虽然欢迎红军的到来,但是心里也在发愁,家中没有多少粮食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怎么办呢?
没想到,准备晚饭的时候,红军根本没有要他们的一粒粮食。
张廷杰亲眼见到红军,听到他们说一路走来的事迹,看到他们如今的行为,心里满是感慨,这世上竟真有为百姓做主、为帮助百姓过上好生活而战斗的军队!
就在张廷杰一家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红军找到了他,神色颇有些不好意思。
“老乡,那么晚打扰了,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们做一顿饭?”
随后像是看到了张廷杰的为难,又继续道:“不用多做,只做我们首长一个人的份就好。”
张廷杰听到后,提起来的一口气终于放松了下来,“没问题,我这就去做。”
随后张廷杰和妻子候孝俊来到厨房,用家里珍藏的羊肉臊子和荞面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面。
结果,那位进入窑洞后就一直没出门的首长,竟然接连吃了三碗。
这可把张廷杰震惊到了,要知道他送去的每一碗面分量都是足足的。
连吃了三碗面后,首长接见了张廷杰,还感慨地对他说:
“一年喽,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是个好地方呦!”
首长的夸奖让张廷杰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只感觉这位首长平易近人,而且就连首长都饿成这样,可见他们长征路上的艰辛实在是常人难以想象。
深夜,张家人早已入眠,那口作为会议室的窑洞,却依然摇曳着微弱的灯火。
第二天一早,红军启程离开,送完红军,张廷杰回到家中,结果在进入首长住的那口窑洞后,却发现里面多了一个远比三碗面贵重的暖水壶!
这种不让百姓吃亏的作风,真不愧是红军啊!
张廷杰不知道的是,红军的身后,还跟着一支敌人的骑兵队伍,这是红军长征路上始终甩不掉的“尾巴”,危险正在逼近。
红军抵达吴起镇,长征宣告结束
1935年10月19日,离开了张湾子村的红军继续赶路,目标是40公里外的吴起镇,前往吴起县的路上,红军的所有人内心都压抑着激动的情绪,长征终于要胜利结束了!
两万五千多里的长征之路,可谓是前无古人的惊世壮举,路途之艰难,堪比九九八十一难。
来到吴起镇后,红军部队更是像烧开的热水一样沸腾了起来。
吴起镇的墙上竟然出现了让红军们熟悉的标语:
“中国共产党万岁!”
“打土豪、分田地!”
这里有苏维埃政权,有共产党,这让所有奔波了一年多的红军们都有种回到家的激动感,怎么能让人不热血沸腾?
红军来到了吴起镇,立刻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百姓们想到红军饿了一路,赶紧到处筹粮食;看到红军的鞋子都走烂了,立刻做军鞋,发现红军身上衣着单薄,就拿出攒下的棉花缝制棉衣……
不仅是吴起镇的百姓们,周围几个乡的百姓也纷纷行动起来,热火朝天地给红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这样热情而真挚的百姓,红军同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去感激。
红军将百姓赠送的物资一笔一笔都统计了起来,等到以后有资金了再还给百姓。
还有身后的敌人“尾巴”,也必须切掉,不能让他们进入这里破坏百姓的安定生活。
到达吴起镇后,曾经住在张廷杰家中的首长下了一个命令。
“必须把尾巴切掉,决不能让敌人进入根据地!”
19日晚,由彭德怀亲自带领红军主力进行作战部署,准备利用吴起镇附近的有利地形设置埋伏,彻底歼灭敌人的这条尾巴。
这条“尾巴”由敌人的4个骑兵团组成,战斗力凶猛,经过充足的准备和等待,我军布下了“口袋阵”。
21日上午7点左右,战斗正式打响,仅2个多小时,我军的步兵就击溃了敌人4个团的骑兵!
这场“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宣告了红军长征之路的胜利结束,这意味着蒋介石围追堵截地围剿红军,想要消灭红军大部分有生力量的阴谋彻底失败。
红军长征,既是一场壮举,也是一次向中国人民的宣告书,告诉途径省市的所有中国人民,红军才是国家的未来,只有红军才能解放百姓,才会爱护百姓!
长征的路上,红军在重重危险中杀出一条生路,同时也在全国各地播下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
在未来,他们会生根发芽,会成为新中国成立路上的一块砖一片瓦,将新中国的大厦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他们是希望的使者,更是希望本身!
中国有了这样一群人,还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的?还有什么敌人是打不倒的?红军的长征在陕北胜利结束,中国的革命也在这里翻开了新的篇章。
长征顺利结束
在向前的道路上,共产党人用最坚毅的意志、最刚强的身躯、最英勇的精神,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集团,打倒了欺压农民的地主、土豪、劣绅……
在红军双脚丈量过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红色正在蔓延,如燎原之火,彻底将这片大地燃烧起来,烧掉封建的旧思想、烧掉压迫和剥削、烧掉一切坏的事物,等一场春雨下来,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就在人们面前。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所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在无数中国百姓的期待下,1949年,新中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一座座大山,也用自己的双手推举出了一个属于人民的政府,建立了一个能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当共产党人用枪杆子打出政权,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曾经和红军有过短暂接触的张瑞生也在渐渐长大,成为了和父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红军和人民在一起
首长竟是毛主席,百姓生活焕新颜
1964年,张瑞生正在家中干活,正如同29年前突然来到家中的红军让他感到意外一样,这次到来的人,同样超出了他的预料。
此人竟然是当年来到他家里的其中一位红军!因为当年过于年幼,张瑞生对于家里接待过几位红军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印象。
然而,随着这位据说曾到过他家的红军所言,他们家中竟然住过一个万万想不到的大人物!
“1935年毛主席曾经在这里住过,你父母还给毛主席做了一顿好饭呢!”
“毛主席!”张瑞生完全震惊了当场所有人。
毛主席是谁?他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是中国的太阳,是全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张瑞生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不说他,他们一家,甚至是一整个村,整个陕北,整个中国,还有谁不崇拜毛主席的?
“是了,当时有位首长在我家住过,没想到他竟然是毛主席!”
回到家后,张廷杰也听说了这件事,和当时年幼的张瑞生不同,张廷杰对此是有一些印象的,毕竟家里住过一位首长这样的大人物。
与此同时,张廷杰的内心也十分激动,这样一个伟大的,仿佛不是凡人的人,竟然在自己家中住过,那个曾经单独住在一口窑洞中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本人!
欣喜、忐忑、激动、无措……张廷杰和张瑞生仿佛被天降的“馅饼”给砸得有些晕乎乎了。
后来,张家被当地政府保护了起来,张瑞生则从一个农民,成为了毛主席故居的保洁员,负责看管、保护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
窑洞中放着曾经毛主席用过的物品,全都简朴到了极致,一张小书案、马灯、几张椅子等。
按理说如果毛主席只是简单地在这里住过,这里还不至于被选中成为毛主席的故居。
然而,张家窑洞的历史意义,不仅是毛主席曾经的住所,1935年10月18日晚上,这里还秘密召开了一场重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此次会议,决定了红军进入陕北后的作战方针,也决定了接下来要扩大红军队伍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党中央在陕北吴起召开了3次重要会议,在张湾子村的就是第1次,因此,张家窑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完全值得被保护起来。
张家的窑洞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后,不仅是张家人受益,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因为景点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跟着做些小买卖,生活逐渐富足了起来。
在政府的带动下,张湾子村的村民还种植了山桃等特色农产品。
如今的张湾子村中,人们脸上的笑脸多了,钱包鼓了,对于带来这一切的毛主席,更是发自内心地感激、崇拜。
在陕北大地上,除了张家的毛主席故居外,中央红军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让陕北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曾经谱写下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事迹,张湾子村的事迹只是其中之一。
随着老一代革命者的离去,在祖国大地上新生的人们,依然可以在一个个历史遗迹,一段段感人革命故事中,探寻革命先辈的事迹,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