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前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表示,未来俄乌停火后,乌克兰军队将是乌安全的“第一保障”,乌伙伴为向乌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队不会部署在对峙前线。马克龙在会见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不应混淆“安全保障”与“维持和平”。未来俄乌停火后,预计仍将有对峙前线,因此需要维持和平的机制,这可以是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等。马克龙还宣布,法国将向乌克兰新增2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泽连斯基在联合记者会上说,俄乌冲突外交解决应基于实力,应继续向俄罗斯施压。
由法国和英国主导、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志愿联盟”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峰会。法英两国计划牵头在俄乌实现停火后向乌克兰派遣一支“保障部队”,但并非所有“志愿联盟”参与方都将派出人员参与这支部队。据媒体报道,会议未达成协议。分析人士认为,为支持乌克兰而建立的“志愿联盟”,是当前美欧紧张关系催生的产物,也是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又一举措。然而,志愿易聚,联盟难成。欧洲内部就向乌派兵等关键问题分歧不小。
马克龙(左)与泽连斯基(资料图)
在巴黎的乌克兰峰会召开前一天,马克龙表示,俄罗斯不断给停火提条件就是“想要打仗”。 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相互指责对方想要破坏美国之前宣布的协议,也就是在黑海停火和不再袭击能源基础设施。报道称,俄罗斯对协议的执行提出了严格条件:要取消一些因为俄乌冲突而对其实施的制裁。马克龙当天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认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要看“俄罗斯的选择是否符合国际法”。
马克龙日前在乌克兰和平与安全峰会的记者会上,马克龙希望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帮助推动俄乌双方达成一个牢固而持久的和平。马克龙首先提到了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外长巴罗,希望他能同中方就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另外,他还提到了此前中国、巴西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并希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帮助推动俄乌双方达成一个牢固而持久的和平。
普京(资料图)
俄乌冲突的久拖不决,对于欧洲大陆而言,是一场风险与利益的双重挑战。现实情况是,各国在如何应对俄乌局势上存在不少分歧与矛盾。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态度逐渐冷漠的背景下,谁来接过支援的接力棒,这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是“维和部队”的派遣。尽管存在支持,但内部细节尚不清晰,各国的协调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法国外长巴罗举行会谈。双方就中欧关系交换了看法。王毅表示,中欧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大于分歧,完全有条件把关系发展得更好。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中欧建交50周年为契机,总结成功经验,坚持伙伴定位,妥善解决分歧,开展互利合作,共同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前景。
巴罗(资料图)
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于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访问期间,王毅将会见俄罗斯领导人,同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方愿以此访为契机,同俄方一道推动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就下阶段中俄关系发展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话是在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之后进行的。据新华社报道,普京介绍了俄美接触最新情况和俄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俄方致力于消除俄乌冲突根源,达成可持续和长久的和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