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要做

《我的乡土中国》综合探究活动?

——2025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综合探究活动梳理



一、缘起

98年前,33岁的毛泽东尽管“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却发现自己对农民运动的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

于是,他冒着深冬的严寒回到家乡湖南,辗转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寻找答案。历时32天,行程700余公里,一万七千余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调查研究的经典。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毛泽东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让检验真理的标准入脑入心。

现在,我们在课堂里学习关于中国变革的知识、理论、方法,却仍然半信半疑。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深入了解今日中国之现状,就要深入乡村,看看劳动者的衣食住行,听听他们茶余饭后的议论,用行走的脚步去丈量神州大地上每一寸未被刻意修饰的土地,全神贯注去倾听祖国大好河山里每一个劳动者的心声,你自然会得出答案。

在这样的行走过程中,你会自行丰富教材里的内容,自行佐证教材里的言论,让一切伟大的理论丰满起来、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让新时代的变革转化为你每日向上的澎湃动力。


二、行动的基础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理解中国乡村的一本理论书,对于一般的高中生而言,虽然有些难懂,但却非读不可。这是高中阶段仅有的需要整本阅读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红楼梦》。如何深入阅读这本书,是语文老师要引导完成的任务。然而,对于政治学科而言,却需要学生在理解掌握中国乡村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让这次活动的作用抵达灵魂深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画出《乡土中国》的思维导图。


宾珂琦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段远鹏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蒋新君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彭露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王思琪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王愈瑶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朱家琪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三、为什么是“我”的乡土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我们目前的旅途有限,视野有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或许都不足以支持每一个同学去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然而,我们都有一个在人世间出发的原点,那就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的故土。它们也是乡土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对这一方土地,感情最深厚,了解最透彻。我们生于此,长于此。它们曾经滋养了我,我们也应该回馈于它们。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从情感维度、知识维度、价值观维度合三为一地产生效用。所以,我们以“我”躬身入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观察、捕捉、理解我们曾经生长的环境,判断着它当前的困局,思考着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将来我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时积累最初的经验。


四、他们的行走

行走是一种很重要的哲学思考方式,尤其是他们处于自觉时的行走,更加意义非凡。在假期里,他们开始行走。他们行走于衡山县野莓谷村、衡阳县台九村、衡南县栗江镇隆市村、衡南县宝盖镇双河口村、石鼓区角山坪、衡南县车江镇、衡阳县集兵镇白果村、耒阳市小水镇柘溪村、常宁市洋泉镇大井村------只要走出去,就会有见闻,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感触。


朱家琪:常宁市水口镇独石村



宾珂琦:衡山县野莓谷村



朱芋洁: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



段远鹏:衡南县栗江镇隆市村



蒋新君:衡南县宝盖镇双河口村



王愈瑶:衡南县茅市镇茅市村



五、饱含深情的建议

诗人艾青在他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写着:“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些故土是我们父辈的老家,而不是我们的。为什么我们在离开故土这么多年之后,还要再次回去?还要再去看看曾经滋养过长辈或我们自身的故土?这就是乡愁哇!这是我们的来时路。即便我们远离了这方水土,我们仍然发自内心地期望它越来越好,期待故土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我们以契入城市的思维和眼光去审视着这方水土,期待着能够给它一些建议。

宾珂琦

对衡山县野莓谷村的建议

1.实施科技兴农,发展数字农业

2.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

3.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关注“三留守”问题,推进扶贫开发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6.推动创新产业新型产业发展

朱芋洁

对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的建议

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培育新兴产业

人才振兴:引进专业人才、培养本地人才、鼓励返乡创业

文化振兴: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

生态振兴: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

组织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朱思琪

对常宁市水口镇独石村的建议


彭露

对家乡的建议

乡村振兴中可以借鉴国际上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如“新村运动”、“造村运动”等,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路径。

王思琪

对石鼓区角山镇角山坪村的建议

在农业,我认为要紧扣绿色发展这一话题,过去,减少使用“科技狠活”,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坚守那片淳朴诚实的绿。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乡村发展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年轻人也纷纷为自己的乡村出力,“村播助农”,就是乡干部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在平台上开启直播,通过网络帮助农人兜售。

我希望在以后的乡村发展,能够多见一些年轻活力的注入,帮助乡村进行创新性的发展。

乡村,宁静,有着慢节奏的生活。在城市的喧嚣中待久了,难免会有些心烦气躁,这时候人们就会想要暂时的逃离纷扰。慢节奏的乡村成为了“香饽饽”,所以在这方面,我希望乡村能够抓牢这一机会,能够适当进行一些旅游副业,让农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更加丰富。

王愈瑶

对衡南县茅市镇茅市村的建议

1.发展种植观光园。因为茅市这边山比较多,种植面积广,发展种植观光可以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服务业,让大家切实体验到种植采摘的乐趣。

2.山区露营。这边地形以丘陵为主,山间空气清新目少有人住且山不是特别高,树木等植被茂盛。

3.风景打卡。在春季时,通往茅市的沿线上油菜花长势喜人。在夏季时,池塘中有荷花含苞待放,可以在山间多种些花草,增添风景色彩。

4.食品售卖。茅市的烧饼和拎豆腐是其享有盛名的传统小吃,可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作为特产售出。

5作为研学基地。茅山依山傍水,可以让同学们领悟农产品制作不易,体验农居生活。

祝圣杰

对衡阳县集兵镇白果村的建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村民素质;加强生态保护。


六、蓝图的描绘

如果我们的视野放眼到2050年左右,根据国家规划的战略目标,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时候你的家乡、你的故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同学们用AI工具和文字描绘了自己家乡未来的蓝图。

2050年左右的衡山县野莓谷村


在2050年的乡村,一幅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智能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田间地头,无人机在精准施肥、喷洒农药,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农民们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就能远程监控农田状况,实现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2.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宽敞平坦的道路连接着家家户户,公共交通便捷高效,村民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站等成为乡村新风景,为乡村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3.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村庄成为人们的休闲好去处。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设施普及,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河流水质清澈,空气质量优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传统与现代交织,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村民们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乡村音乐节等,传承和弘扬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乡村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乡村整体文化素质。

5.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村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共同享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成果。

2050年左右的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


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门前挂着红灯笼,院内种着花草,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品尝特色美食。 村头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展示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山清水秀的景区里,游客们或漫步林间小道,或泛舟湖上,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2050年左右的衡南县栗江镇隆市村


这幅图描绘了一个现代化的隆市村,拥有时尚且环保的建筑设计。传统的房屋被保留并融入了先进技术。智能农场配备了自动化系统,整个村庄绿意盎然。天空晴朗,村庄充满活力,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050年左右的衡南县宝盖镇双河口村


2050的双河口村有着了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蓝天白云。在油菜花田之间,散布着一些房屋,形成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增添了一种神秘感。整个画面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050年左右的衡南县茅市镇茅市村


在广阔的田野上,智能无人机正低空飞行,精准地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施肥作业。田间地头,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的温室大棚里,各种珍稀果蔬在自动调节的温湿度环境中茁壮成长。往来的游客在园子里采摘者以结果的瓜果。学生们拿着小锄头请教农民伯伯种菜的方法。一天的劳动后,农民们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调节着温室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让农产品在温室大棚里茁壮的生长。

茅市镇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林木环绕,河流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游客们乘着小船在河流上划。小镇内,绿色建筑错落有致,屋顶上铺满了太阳能板,为整个镇提供清洁能源。

2050年左右的常宁市洋泉镇大井村


2025年我国已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任务,此时的乡村定当展现新的中国魅力:

1.智能化农业:

农业将高度智能化,无人机、自动驾驶农机和物联网设备将广泛应用于农田管理。精准农业技术将帮助农民优化资源使用,提高产量并减少环境影响。

2.可持续能源:

乡村地区将广泛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许多乡村社区可能会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甚至向城市输送多余的电力。

3.生态友好型生活:

乡村将成为生态友好型生活的典范,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建筑将成为主流。乡村居民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4.数字化基础设施:

高速互联网和5G/6G网络将覆盖大部分乡村地区,远程工作、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将成为常态。这将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5.人口回流:

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和远程工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选择搬到乡村居住,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6.健康与福祉:

乡村将成为健康和福祉的中心,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丰富的户外活动,吸引人们前来疗养和度假。

7. 政策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2050年左右的常宁市水口镇独石村


图中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现代化的家乡景观。拥有智能环保设计的房屋,通过清洁能源路径相互连接,镇中心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花园和一个太阳能驱动的市场。人们在户外活动,无人机协助农业体现了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存。

2050年左右的彭露家乡


也许在未来的2050年,乡村会迅速发展。水泥路变成柏油路,街道干净整洁,房屋也重新修整变得更漂亮,街边的商铺各式各样。环境的绿化也没有落下,空地上种满了植物,树林间能闻到清新的土腥味,听到鸟鸣声。夜晚,乡村灯火通明,并出现了夜市,在老家也能吃到美味的夜宵。夜晚的天空闪烁着无数繁星,草丛中飞舞着一些萤火虫。


七、未来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在面对自己的故土时,我们需要思考:“我能为这方水土做些什么?我当下的能力能够支撑我做这些事情吗?”在面对国家规划的长期战略时,我们要思考:“我能够在这样一份发展战略中贡献什么力量?到战略实施的时候,我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或许要与地理、历史等其它学科,来更深入地开展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

活动回顾

每经历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成长!

1.

2.

3.

4.

5.

6.

7.

8.

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