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伞兵部队是其国家人民军(ANP)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快速反应和特种作战能力著称:阿尔及利亚伞兵部队的雏形可追溯至独立战争(1954–1962)期间的反殖民武装力量。独立后,为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如西撒哈拉冲突、反恐行动),阿尔及利亚逐步建立了专业化空降部队。它深受苏联/俄罗斯军事体系影响较深,冷战结束以后,它逐步引入西方及中国装备,形成混合式发展模式;
规模与编制:约3,000–5,000人,属于精锐部队,直属陆军或国防部。
阿军伞兵武器来源比较杂乱,中、俄、西方制武器都有,后勤保障存在一定难度;
长期以来,中阿保持密切的国防合作关系,包括伞兵单位的训练和交流;
“和平使命”演习:阿尔及利亚曾参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国联合反恐演习,与中国空降兵存在战术协同。2010年代后,中阿军事合作深化,可能包含空降兵战术交流,但具体细节未公开。
估计阿尔及利亚在引进中国运-8(4-6架)、装甲车辆时,中方提供操作及维护培训。中国空降兵在无人机协同、高空跳伞(HALO/HAHO)等领域经验丰富,可能对阿军有间接影响—中国国防部曾提及对非洲国家(含阿尔及利亚)的“军事能力建设支持”,但未明确提及伞兵专项培训;
阿尔及利亚伞兵在北非及萨赫勒地区反恐行动中表现活跃,常与法国、美国开展合作,同时平衡与中俄的军事关系。其装备多元化(中、俄、欧美混合)反映了外交策略的灵活性;
它们在北非及萨赫勒地区反恐行动需快速部署能力,中型运输机(如运-8/C-130)适合战术投送。与此同时,伊尔-76机队老化(部分机龄超30年),需补充或替换大型运输机以维持战略空运能力。
阿尔及利亚已列装运-8,熟悉操作和维护体系,追加采购可降低磨合成本:运-8价格低于C-130,适合中小规模物资/人员运输,与现有C-130H形成互补。此外,阿尔及利亚近年采购中国护卫舰、装甲车及无人机(如翼龙),表明对中国装备的信任。
美国可能通过C-130J(新型号)竞标施压,但阿美关系受人权问题影响,阿方可能倾向多元化采购—运-8追加采购可能性较高,尤其用于替换老旧安-12或补充战术空运缺口;
2023年,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签署多项防务协议,涵盖海军装备和无人机技术。中国正推动高端装备出口(如歼-10CE战斗机、052D驱逐舰),运-20出口政策可能逐步放开。若阿尔及利亚参与中国主导的联合运输演习(如“空中桥梁”),或释放采购运-20意向信号。中国若在北非设立后勤枢纽(如吉布提模式),可能推动战略运输机合作;
运-20BE采购可能性呢?运-20BR载重66吨,航程7,800公里(优于伊尔-76的48吨/4,300公里),可显著提升远程投送能力。目前,俄罗斯伊尔-76MD-90A(升级版)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中国可能提供更灵活融资和技术支持。当然,阿伞兵采购运-20可减少对俄依赖,强化与中国战略合作关系。不过,运-20BE出现在阿尔及利亚的话,中国需要认真评估成本、战略平衡等因素;
运-20BE单价约2亿美元,且中国优先满足本国空军需求,出口可能需等待产能提升。它出口阿国涉及地区力量平衡,中国或谨慎评估对北非局势影响。阿方需新建运-20维护设施,或依赖中方技术支持。
所以,阿伞兵部队采购运-20BE短期可能性较低,中长期存在潜在机会。若阿尔及利亚决定替换伊尔-76,运-20或成为选项之一,但需解决成本、产能及地缘顾虑;
运-8:未来3–5年可能新增采购6–10架,用于替换老旧机型及扩充战术空运力量。
运-20BE:5–10年内若中国开放出口且阿军战略需求明确,或采购2–4架作为伊尔-76补充。
阿尔及利亚的最终决策将取决于其国防预算分配、与中俄的战略协调,以及地区安全态势的演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军事合作,或进一步推动运输机出口,巩固在北非的影响力。
阿尔及利亚伞兵部队是北非地区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力量,装备来源多样,中国通过军贸和技术合作对其现代化产生一定影响。尽管中阿未公开伞兵联合训练的详细记录,但装备合作与多边演习中的互动表明两国军事关系密切。未来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无人机应用和特种作战领域。
(部分信息涉及军事机密,以上分析基于公开资料与合理推测。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