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开打以来,外界一直好奇双方的伤亡情况,但直到现在都没有能让外界信服的数字。按照乌方的说法,俄军的伤亡已经突破70万,俄罗斯的数据则显示,仅在库尔斯克一战中,乌军就损失了7万多兵力。



而不久前特朗普也公布了俄乌各自的阵亡情况,按照他的说法,乌军的死亡人数为70万,俄军则有惊人的85万阵亡。这一数据瞬间引发热议,战死的俄军居然比乌军还多15万,这可信吗?

虽说进攻方通常会损失更多兵力,但俄军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都要优于乌军,死亡人数难道还多出这么多?近日,俄乌进行了遗体交换,而这一数据展现的俄乌战损情况和特朗普有明显出入。

据环球时报消息称,俄乌近日展开了3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遗体交换,俄方收到了43具,乌方则收到了909具,数字差了21倍之多。如果俄军的阵亡人数真的比乌军还多,为何反而是乌军的遗体更多?



而且在此前的交换中,俄方交出的遗体也都多于乌方。去年11月和12月的交换中,俄乌各自交出了563具和37具、502具和48具,由此可见,俄军的遗体少于乌军是普遍情况,而非个例。

反映到战场上,这不仅说明俄军的战损情况更低,还说明其是控制战场、夺得更多地盘的一方,因为只有这样其才能打扫战场、清理遗体。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俄军不仅夺回了库尔斯克,在乌东四地也至少控制了70%区域。



所以俄军的阵亡情况比乌军还多恐怕无法成立,那么从这次遗体交换来看,是否说明俄乌的战损比例为1比21?仅一次的交换比例恐怕无法反应到整体上,而之前的两次交换中,比例分别是1比15和1比10。

尽管比例依旧很高,但客观来看俄乌战损的整体比例应该在1比3左右。如果俄军的伤亡情况真的比乌军高那么多,那现在手握优势的就应该是乌军,而不是俄军。

虽然一般来说进攻方的损失的确是防守方的3倍,但前提是双方实力相当,然而在俄乌冲突中,俄军从兵力、装备到火力都远远强过乌军,因此其根本不需要3倍的优势,只需1.5倍到2倍优势即可。



而且在冲突后期,乌军也变成了进攻方,入侵库尔斯克数月之久,在这数月的战斗中,其被俄军严重消耗,再加上大批主力精锐都被调到这里,最终却还是输了,所以其根本不能用防守方的比例来算。

事实上,俄乌到底谁死了更多人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俄乌应该尽早停火,但即便双方已达成部分停火共识,战斗却依旧在继续。近日,乌军再度“毁约”袭击了俄本土的能源设施,虽然普京依旧坚持不还手履行停火承诺,但也还是忍无可忍了。



俄国防部30日公布消息称,对乌安全局和情报总局的一个部署点发起了迎头痛击,导弹落下将大批乌军和外国雇佣兵一锅端,共170人死于这场袭击。

另外,俄军还在一天内轰炸了乌军包括弹药库、机场以及无人机仓库在内的140个目标,并拿下扎波罗热定居点。直到现在,俄乌一天之内还是能爆发223次激战,这充分说明停火根本没有那么简单,遗体交换也将持续下去。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俄乌能早日实现停火,毕竟这些遗体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人,不该这样被不断消耗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