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月的最后一周,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展开了对日本的访问,整个过程丝毫没有一点遮掩,非常直截了当的对外公开了自己的目的,公开表示,美国要“遏制中国”,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然而,就在美日防长85分钟对华密谋之际,日本人转身却发现,自家最后的产业“壁垒”已经被中国攻破。
按照《日经亚洲》的消息,日本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这几年在全球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东南亚地区本身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也在中国企业的攻势下进退维谷。
而如今,印尼作为日本车企的“最后堡垒”,在2024年的统计里,日本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跌破90%,而中国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政策红利,份额从零跃升至6.4%,电动汽车销量更同比激增150%。比亚迪仅用7个月便占据印尼电动车市场36%的份额,并计划投资13亿美元建厂,进一步挤压日系车的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近年试图通过“防卫产业振兴计划”重振军工,然而军工产业的根基,归根结底是工业制造业。然而日本丢掉的三十年,经济的停滞还是次要,真正衰退的,恰恰是工业。伴随着日本最后的“堡垒”被中国攻破,工业制造业系统性的衰落只会进一步加剧。产业链创新不足、成本控制力下降、市场反应僵化、技术路线滞后,这些在日企市场竞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早已使日本右翼复兴军工的目标,沦为空中楼阁。
更严峻的是,日本当前的问题,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经济疲软导致财政资源捉襟见肘。但美日对华密谋中,美国的要求,却是将防卫开支提升至GDP的3%,日本需额外支出约10万亿日元,约合650亿美元。这对债务率已超260%的政府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衰退的工业制造业税收贡献,又在减少,这将进一步压缩军工投入的空间。
美日同盟不论再怎么强化,美国防长说再多的谎言,都不过是为日本提供短暂的安全幻觉。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态势既是挑战,亦是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巩固区域影响力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