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8日14时20分,一场里氏7.9级的强震,突袭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震源深度30千米。
约12分钟后,同一区域再发6.4级余震,两场灾难让这座拥有150万人口的历史名城陷入灾难深渊。面对缅甸发出求救信号,中美第一时间回应,首先抵达的救援队不出所料。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发生在缅甸的这场地震,是2025年全球最强地震,也是近十年来大陆板块最剧烈的能量释放。
地震瞬间重创了缅甸的文化重镇,伊洛瓦底江上的阿瓦大桥部分坍塌,被视为佛教圣地的马哈穆尼寺墙体开裂,曼德勒市中心一座清真寺彻底垮塌,至少10名信众被掩埋。
截至3月29日下午,缅甸政府确认地震已造成1007人死亡、2389人受伤,另有30人失踪,实际伤亡数字恐持续攀升。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警告,随着雨季临近,山体滑坡和传染病风险将成“隐形杀手”。在这一背景下,中美上演了一场“救援竞速赛”
中方在第一时间致电缅甸领导人敏昂莱,特朗普也在美国时间28日表示,美国将对缅甸提供抗灾援助。然而,尽管特朗普已经发出了指示,但美国方面的支援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3月29日上午9时30分,中国蓝天救援云南队16名队员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便携式卫星通讯设备和无人机,从瑞丽口岸直抵缅甸木姐市。
此前,云南医疗队37人已携2000件急救物资飞赴灾区,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救援队。缅甸网友在脸书发文:"看到中国救援队的橙色制服,就像看到了希望。"
媒体指出,中国救援队此次携带的装备,凸显科技含量。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可穿透8米混凝土定位生命体征,新型无人机能在断网环境下建立临时通讯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缅边境的瑞丽口岸开通"救灾绿色通道",允许救援车辆免检通行。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分析指出:"这展现了中国对邻国灾难的响应已形成机制化流程。"
在中国陆续展开实质性行动的同一时间,特朗普政府却因裁员风波,让支援缅甸的承诺无法落实。
参考消息指出,特朗普政府宣布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几乎所有岗位,该机构代理副署长杰里米·卢因在内部备忘录中要求员工"选择7月或9月离职",特朗普大规模的人员和资金削减,“破坏”了美国向泰国和缅甸派遣救灾小组的能力。
这样一来,美国前救灾主管指出“美国现在连派个评估小组都凑不齐人”。与之相对应的是,马来西亚派出特别天灾援助队,在空军基地演练重型装备空投;
新加坡外交部宣布待命驰援;联合国紧急调拨500万美元初始资金。缅甸政府已宣布曼德勒、内比都等六地进入紧急状态,敏昂莱亲赴医院指挥血库调配,民间自发组织献血。
可以看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救援队跨越国界的灯光,美国国际开发署关闭的办公室,既是国家战略的选择,也是人类面对灾难时的不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