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资治通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同事把烂摊子推给你,你咬牙接下;

领导半夜发微信布置任务,你秒回"收到";

亲戚道德绑架你借钱,你默默转账...

然后呢?

你成了同事眼里的"老好人",领导心中的"软柿子",亲戚口中的"提款机"。

《资治通鉴》记载:

曹操年轻时在洛阳当官,被权贵当众羞辱却不敢反抗。

后来他回忆说:"吾昔日之忍,非不能也,实不敢也。"

但就是这个"不敢"的曹操,后来敢挟天子以令诸侯,敢杀名士孔融,敢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历史告诉我们:

忍让换不来尊重,妥协赢不了利益。

成年人的世界,结仇比结盟更需要勇气。



1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冲突?

因为你被驯化了。

《资治通鉴》开篇就讲:春秋时期,周天子不断退让,结果诸侯越来越放肆。

司马光点评:"礼之不行,自上犯之。"——规矩坏了,都是从上面先坏的。

从小父母告诉你:"要听话";

上学老师教育你:"别惹事";

职场领导PUA你:"顾全大局"...

于是你学会了:

- 被插队不敢吭声

- 被甩锅不敢反驳

- 被占便宜不敢翻脸

但真相是:

越怕冲突,冲突越找你。

《资治通鉴》记载:东晋时,大臣王导一味忍让权臣王敦,结果王敦得寸进尺,差点灭了他全族。司马光评:"柔而不立,其弊必至如此。"

记住: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

高段位的人,都把冲突当工具

2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资治通鉴》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起因)

真正的高手,都擅长"战略性冲突":

1.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资治通鉴》详细记载:李世民敢杀兄逼父,不是因为他残暴,而是他知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 张良"借箸代筹"

刘邦想分封六国后人,张良直接拿筷子在桌上画地图:"陛下想重蹈项羽覆辙吗?"一顿操作让刘邦幡然醒悟。

3. 商鞅"徙木立信"

在城门口放根木头,说谁能搬走赏十金。没人信,加到五十金。有人试了真给钱——从此变法畅通无阻。

看懂了吗?

冲突不是情绪发泄,而是权力博弈。

就像《资治通鉴》里那句话:

"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翻译成人话:

好人越退让,坏人越猖狂。



三步教你科学"撕逼"

3

第一步:立人设

《资治通鉴》记载: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给士兵吸脓疮,士兵母亲却大哭:"他爹当年就是被吴将军这样感动,战死沙场。"

——立人设要趁早。

同事第一次甩锅时,

就要拍桌子:"这锅我不背!"

人性就是试探底线。

你退一步,他就进十步。

第二步:找盟友

《资治通鉴》写汉武帝推"推恩令":让诸侯把封地分给所有儿子。结果诸侯越分越小,再无力对抗中央。

职场斗争黄金法则:

拉拢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第三步:留证据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前,先让石守信等人自曝贪污把柄。《资治通鉴》评:"此所谓制其命而不伤其名。"

现代职场生存术:

微信记录保存好,会议录音随时备。

记住这个公式:

态度强硬+手段合法=无敌

哪些冲突必须躲?

4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资治通鉴》

不是所有架都值得打。

1. 和蠢货较劲

《资治通鉴》写唐宪宗时,有个县令和乞丐吵架,最后被乞丐当街打死。司马光点评:"与小人争,虽胜犹辱。"

2. 和上司硬刚

三国时杨修怎么死的?

非要拆穿曹操的"鸡肋"口令。

《资治通鉴》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3. 和亲人算账

《资治通鉴》记载:南朝刘宋时,皇子们为争皇位互相残杀,最后全族灭绝。

血亲之间,赢就是输。

总结:

和利益相关者争对错,

和无关紧要者装糊涂。



真正成熟的人,都敢给关系画句号

5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记载:范雎被魏国宰相羞辱,逃到秦国当丞相后,非要魏国送来宰相的人头。

司马光点评:"怨毒之于人甚矣哉!"

——仇恨太深,不如早断。

看看那些活明白的人:

- 董明珠和亲哥20年不来往(因拒绝安排亲戚进格力)

- 俞敏洪果断踢走元老(新东方转型时)

- 张一鸣关停内涵段子(哪怕损失上亿)

成年人的断交,不需要仪式感。

不回复就是态度,不联系就是答案。

《资治通鉴》最后一卷写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际关系也一样:

该翻脸时别犹豫,

该绝交时别心软。

最后送你五条生存法则(文末彩蛋)

1. 学司马光"破缸精神"

《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被赞"智勇双全"。

职场启示:

遇到系统性压迫,就要有砸破旧规则的勇气。

2. 记住房玄龄的"三不原则"

唐太宗宰相房玄龄从不做三件事:

不接匿名举报、不传闲话、不断绝他人后路。

现代应用:

撕破脸要光明正大,绝不背后捅刀。

3. 用韩非子的"矛盾论"

《资治通鉴》记载:韩非子说"矛与盾不可同世而立"。

实操心法:

找准对手最自相矛盾的说辞,一击必杀。

4. 效仿诸葛亮的"七擒之道"

对真正的人才,可以七擒七纵;

对职场小人,一次机会都不给。

5. 牢记司马光的终极忠告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能力是刀,要握在自己手里。

关注我的读者都在偷偷做三件事:

1. 把《资治通鉴》当职场教科书

2. 给这篇文章点"在看"设置成仅同事可见

3. 收藏备用(下次被欺负时直接翻出来看)

现在,轮到你了:

你用过最解气的反击方式是什么?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高光时刻")

记住:

当你开始享受冲突,

你才真正坐上社会的牌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