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俄乌冲突迎来一个重要节点,俄罗斯、乌克兰与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谈判中,就“黑海航行安全”和“能源设施停火”达成了有限共识。
然而,这份由美国斡旋达成的协议生效仅数小时,乌总统泽连斯基便公开指责俄罗斯“操纵协议”“欺骗世界”,俄方则反批泽连斯基“不可信任”。
如今,美国方案已经遭到了质疑。相对应的是,普京抛出联合国托管乌克兰方案,中俄外长商定于4月1日在乌克兰会晤,重点讨论俄乌停火事宜。
美国刚推动俄乌双方完成“第一轮停火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就强调,俄方需要“可验证的保障”,并暗示美国应约束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这种不信任感不仅暴露了俄乌根深蒂固的敌对立场,也凸显了俄罗斯对美国的特殊态度。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斡旋展现外交成果,但俄方仍将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归咎于美国“未能有效施压”。
面对僵局,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方案,也就是由联合国主导对乌克兰实行“临时管理”,推动乌举行民主选举,换掉现在的泽连斯基政府。
据观察者网3月28日报道,普京表示,由于乌克兰自2022年进入战时状态后未举行选举,泽连斯基政权已丧失合法性,俄方“不知该与谁签署协议”。
普京提议称,联合国可联合美国、欧洲及俄方伙伴国建立临时管理机构,监督选举并确保新政府“有能力与俄谈判”。
不难看到,普京试图绕过泽连斯基政权,重塑乌克兰政治格局。普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若美西方希望结束冲突,需承认俄方在乌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对乌克兰去军事化,换掉泽连斯基政府,并接受政治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在俄罗斯进一步明确停火条件的背景下,中俄外长将于4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谈。根据俄外交部声明,中俄双方将讨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前景”及深化双边合作。
此次会晤被俄方视作中俄协调立场、应对美欧压力的关键节点。普京的“联合国托管”提议,与中俄外长会晤的时机,也恰逢美国对中俄遏制战略遭遇挫败。
特朗普政府试图对我国发动新一轮贸易战、科技战,但其颁布的几乎每一项措施,都让美国民众和美国企业成为了受害者。至于特朗普政府预想的“联俄制华”战略,更是没有落实的可能。
从近期动向看,中俄合作已呈现出了更高的水平。在战略协作方面,2024年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两国领导人三次会晤,推动经贸、能源、北极开发等合作。普京更在近期重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在人文交流方面,2024到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中俄教育、旅游、科技交流持续扩大;
在外交方面,中俄双方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多次反对西方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就中东、伊朗、朝鲜等问题展开合作。
此次中俄外长会面,或就乌克兰问题提出共同倡议,为俄乌停火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