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观点:农民养老金应分阶段跃升,5年内实现400-1000元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三步走”方案:
短期(1-2年):将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当前的月均174元翻倍至400元 ;
中期(3年):提升至600元/月,覆盖农村低保线 ;
长期(5年):冲刺1000元/月,达到城镇职工养老金的35% 。
其经济依据是:中国国有资本权益规模达102万亿元,每年划拨1万亿用于养老金补贴,仅占国有资本收益的1%,但对1.7亿农村老人而言,相当于每人每月增加490元 。
公粮贡献折算论:1953-2006年农民通过“剪刀差”为工业化输血超7000亿元,按当前价值折算相当于每人预缴15年社保,要求养老金提升至1000元/月仅为城镇职工水平的35% 。
土地红利反哺论: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6.5万亿,专家建议提取10%(约6500亿/年)专项用于农村养老,相当于农民养老金每月增加318元 。
22倍差距刺痛人心:2025年城镇职工月均养老金3577元,农民仅174元,部分农村老人甚至不足100元 。
“制度性歧视”亟待破除:城镇职工养老金由企业承担16%缴费,农民则需全额自费参保,专家呼吁建立“财政+集体+个人”三方共担机制 。
消费乘数达3.5倍:农民养老金每提高1元,可带动3.5元消费,若全国农民养老金达1000元/月,将释放年消费需求超3000亿元,相当于新增6000万台家电销售额 。
缓解劳动力短缺:72%的农村老人因缺钱被迫务农,若养老金提升,可释放200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 。
上海模式:城乡居民养老金无差别发放,2025年基础养老金达1490元/月,证明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 。
苏州经验:通过“土地换社保”政策,农民养老金已达750元/月,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占比超60% 。
将60岁以上农民的工龄、公粮缴纳量折算为社保缴费年限,例如每缴1000斤粮食增加1年缴费记录 。
参考河南试点:按每亩耕地年均产出折算养老金,预计可使农民月均增收200元 。
国有资本划拨:央企每年净利润3万亿,提取5%即1500亿专项用于养老金 。
土地出让金提成:从2025年起,土地出让金计提比例从6%提升至10%,预计年增资金4000亿 。
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基础养老金标准应达800元/月,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足 。
推广“浙江模式”:建立养老金与CPI联动机制,确保实际购买力不缩水 。
针对“财政负担过重论”,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测算:
若农民养老金达1000元/月,年度总支出约2万亿,仅占2025年GDP(预计140万亿)的1.4%,远低于 OECD 国家平均养老支出占比(8.2%) 。
经济学家李稻葵更指出:农村老人消费倾向高达0.87,养老金投入能直接转化为内需,对 GDP 的拉动效果是基建投资的2.3倍 。
河南周口张大爷(68岁):
“每月223元养老金,高血压药费就去掉一半。专家说要涨到1000块?那我就能天天吃上肉,不用再捡废品了。”
江西赣州李婶(71岁):
“儿子在工地摔伤后,我和老伴承包5亩地种菜,晚上就睡在地头。要是养老金真有1000块,我们这把老骨头也能歇歇了。”
(注:文中案例均来自各地农民真实访谈)
#转发呼吁#
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这不是施舍,是亿万农民应得的尊严!
点个关注,为农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