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大地,翰墨飘香。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通渭县以“全国书画创作交流、国家金银花全产业链示范、西北地区首位温泉康养、全省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四大基地建设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书画为魂、金银花为脉、温泉为韵、红色为基”的全域发展新格局,不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笔墨丹青绘就一座城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著名作家张贤亮的笔端,渗透着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通渭,不仅是书画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更成为全国书画创作交流的重要枢纽。
“书画产业不仅传承文化,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渭县文旅局负责人李逢霖介绍。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每年举办全国书画艺术节,吸引千余名艺术家交流创作。通过“书画+产业”模式,培育文创企业30余家,开发衍生品百余种,年产值达5000万元。
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农民书法家张万昌深有体会,“书画产业为农民开辟了新路,过去扛锄头,现在握笔杆,艺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张万昌感慨地说。
通渭书画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全县书画创作人员超1万人,中书协、中美协会员达63人,民间收藏总量逾280万件。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等品牌,通渭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等12个国家级书画培训基地,入驻画廊800余家,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通渭县委书记邵鹏表示:“我们正打造‘书画数字交易平台',让传统艺术插上电商翅膀。”这座“书香之城”将继续以丹青为纽带,连接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金银花开带动一方富
一朵花,带动一方富。
阳春三月,在通渭县李家店乡金银花种植基地,农户抢抓农时,全面展开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基地内农户与农技人员协同配合,修剪、施肥、松土等环节有序推进,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管景象。
2023年,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正式投产,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开发出日化产品、代用茶等20余个品类。“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真正实现‘一朵花带动一方富’。”通渭县清凉元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生介绍道。
此外,通渭县还注重延链补链强链,对标行业标杆,坚持全链开发,持续推进金银花GAP种植、GMP加工、GSP流通、GEP检测和GLP应用,推动金银花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效益化、应用化高质量迈进。
作为中药材产业园建设的重要部分,通渭逐步形成了以金银花、黄芪等中药材集种植、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良好局面,同时推进加工技术更新、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产值超12亿元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力争在“十四五”末金银花达到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黄芪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陇上神泉康养一千年
陇上神泉,康养通渭。
为让流淌千年的“陇上神泉”实质性推进开发,通渭县按照“总体规划、区域开发、板块结合、分步实施、连点成线”的原则,谋划了总投资18亿元的温泉旅游开发项目,项目融合陇原风情、书画艺术、农耕文化、红色文旅资源禀赋,精心打造西北地区首位温泉康养基地。
仲春时节,走进通渭县温泉开发建设项目基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闹春乐章。大型挖掘机挥动巨臂,有序地挖掘着土方。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忙碌有序。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正专注地进行着各项作业。
“通渭县温泉开发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892亩,分翰墨文化休闲区、温泉游乐门户区、温泉生态景观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温泉康养核心区五个区域板块。”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建龙介绍,目前游乐门户区、农特展销馆、生态产业路、温泉度假村改造提升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通渭温泉资源独特、历史悠久,其水温之高、水量之大、水质之优居西北温泉之首,地下200米处水温达113℃,日泛水量约6000吨,富含32种元素和化合物,被誉为“陇上神泉”和“西北第一泉”,具有调理心血管功能、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未来将持续推动温泉资源与中医药结合,发展特色康养旅游。”通渭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征足迹刻下百年魂
通渭,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
近年来,通渭县以“红色基因”为根、“红色故事”为魂、“红色文化”为脉,深挖长征历史资源,创新“红色+”文旅融合模式,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为核心,以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30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补充,构建起覆盖全县的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精品网格。
近日,甘肃省推出了“如意甘肃‘研’途乡遇”乡村研学游十大主题、百条精品线路,将给广大海内外游客带来一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乡村研学旅游盛宴,而通渭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就在其中。
从笔墨丹青到金银花海,从汩汩温泉到红色热土,通渭县以四大基地建设演绎着“诗与远方”的完美交融。通渭县委书记邵鹏表示:“未来的通渭,将深化产业链条,推动‘风光’资源、金银花产业、康养文旅与书画文化深度融合,书写通渭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包雪瑞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