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即将在山东博物馆启幕

“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

以350余件(组)商周至汉代的青铜珍品

带您走进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骁勇与诗意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

更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度叩问

马背上的青铜史诗

在鄂尔多斯高原

青铜器并非仅供祭祀的礼器

而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博弈的生存利器

展览以青铜刀、马具、流星锤等器物为线索

勾勒出“马背民族”如何在凛冽北风中

锻造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战国时期的鹤嘴斧

既是兵器又是工具

一器多用中暗含游牧生活的实用哲学


战国 鹤嘴斧 “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展出

而青铜短剑上的兽首纹饰

则将征战与信仰熔铸于一体

展现出草原文明的野性美学


战国 青铜短剑 “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展出

图腾中的艺术密码

鄂尔多斯青铜器最令人惊叹的

莫过于那些充满张力的动物纹饰

战国时期的大角羊杆头饰

羊角如新月般蜿蜒

象征着部族对丰饶与力量的崇拜


战国 大角羊杆头饰 “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展出

怪兽咬斗纹青铜饰牌中

猛兽撕咬的瞬间被永恒定格

既是对草原生灵的礼赞

也暗含部族征战的隐喻


战国 怪兽咬斗纹青铜饰牌 “长河共饮 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展出

这些纹饰不仅是装饰

更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对话的符号系统

狼代表勇猛

鹿象征灵性

鹰隼则寓意着对苍穹的向往

黄河臂弯里的文化交融

展览最深邃的篇章莫过于

“齐鲁礼乐”与“草原牧歌”的千年对话

当商周钟鼎的庄重纹饰

遇见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奔放线条

当中原“筑城郭以守”的定居智慧

碰撞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流动哲学

黄河“几”字弯便成为文明交融的见证者

鄂尔多斯青铜文明

作为黄河文化谱系的重要分支

揭示了中华文明并非单一源头

而是在农耕与游牧的碰撞中不断焕发新生

当黄河水携带着草原的风沙奔涌向海

当青铜纹饰在博物馆的灯光下流转生辉

这场展览早已超越器物本身的价值

它邀请每一位观者思考

在“逐水草”与“筑城郭”之间

在野性张力与礼乐秩序之下

中华文明如何以包容之姿

将多元基因熔铸成永恒的生命力

4月2日

让我们在山东博物馆

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