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跟我们回家!”
近日,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松山烈士陵园里,一个年轻女子在高声喊道,声音回荡在娃娃兵雕塑群墓碑之间,惊起几只飞鸟。身旁一个男子身姿笔直着在敬军礼。
这两人是退伍军人葛勇志和她的妻子王会会。
葛勇志是武汉一名退伍军人,阳光帅气,很有正能量和责任感的一个人,现在也是一名有着百万粉丝的机车网红,经常被各地交警宣传部门拉去共创出行安全常识宣传视频。
他们夫妻两个结婚五年一直没要上孩子,这5年时间什么方法都试过,先是中药调理身体,后面又去做试管,甚至是偏方都统统试过,夫妻二人的身体也没啥毛病,就是一直没有孩子。
家中的药罐熬出了包浆,病历摞成了小山,可她的肚子始终寂静无声。
后来他们就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向广大网友们寻求方法,希望能顺利怀孕有个孩子。
有热心网友看到后就建议他们去烈士公园,更多的网友则是推荐他们去云南松山,因为那里有着一群特殊的娃娃兵,可以“带一个回去”。“去云南保山的烈士陵园的,带点孩子们喜欢吃的,我表姐去了就怀上了!”
这让葛勇志有些犹豫,毕竟他是一位退伍军人。对先烈有着深厚的敬意,怕这种行为会对先烈不敬。
不过葛勇志转念一想,如果先烈真的愿意和他们回家,那也是好事一桩。
他们一定会让孩子健康成长,看看如今这美好的世界。
于是,他们决定从武汉出发踏上这段特殊的旅程。
3月1日,为了表达他们的诚意,二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骑上他们喜爱的摩托车,就这样上路了,没有坐飞机或高铁。
白天他们在国道上飞驰,感受耳边呼呼作响的风声,以及逐渐潮湿的空气。晚上随便找个小旅馆,累得倒头就睡。遇见到被车碾死的小动物也会亲手埋葬。
就这样,夫妻俩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骑行了近两千公里,来到了云南保山的松山烈士陵园。
松山战役娃娃兵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大松山。
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娃娃兵建立的烈士陵园。
终于,他们站在了保山烈士陵园的大门前。陵园肃穆安静,风吹过松柏,沙沙作响,无数的小战士树立在山坡之上,默默注视着每一位来此祭奠的国人。
402座少年雕像或持枪警戒,或蜷缩战壕,最矮的那个还没步枪高,每尊脚下都埋着战场的弹片。最小那尊雕像原型叫王小二,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没吃完的炒黄豆。——1944年这里倒下的7000多名远征军,三分之一是9-15岁的孩子。
根据云南省档案馆最新公开的《远征军兵员登记表》,1944年,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国际援华物资通道),发起了滇西反攻,其中松山战役是最惨烈的战斗之一。由于兵源极度紧缺,部分部队(如第71军、第8军等)征召了一些年纪较小的士兵,其中甚至有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们被称为“娃娃兵”。
这些孩子大多因家乡沦陷、亲人被害而自愿参军,也有一些是被部队收留的孤儿。尽管年纪小,他们仍承担着后勤、传令甚至前线作战的任务。
在松山战役中,有不少于1200名14岁以下士兵壮烈牺牲。他们中年纪最小的仅有8岁,是炊事班战士李阿狗,背着比人还高的行军锅穿梭在炮火中。
当地村民回忆,这些孩子打仗前最爱偷吃罐头,长官发现后也不忍责罚,因为“明天可能就吃不上了”。
看到这么多娃娃兵,王会会的手心全是汗,将专门带来的零食,将孩子的手和布兜一一塞满。
“看见那个系红领巾的没?”守陵四十年的张大爷指着第179号雕像,“他叫豆官儿,冲锋前兜里还揣着没吃完的麦芽糖。”这话让王会会浑身一震,默默把带来的阿尔卑斯硬糖塞满雕像前的搪瓷缸。
然后后退一步,深吸一口气,突然扯开嗓子,对着满园的娃娃兵雕像深情大喊:
“谁!愿!意!跟!我!们!回!家!”
这一句话,涵盖了她无数个日月因艰难备孕受尽的苦楚,和对年纪轻轻就为国献身的娃娃兵的敬意和怜悯。
而站在她身旁的葛勇志,先是愣住了,随后瞬间红了眼眶,突然扯掉头盔,对着漫山雕像立正敬礼,军姿标准得让人忘了他已经退伍五年。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时烈士陵园天空出现了一朵“奇怪”的云,像个小孩。
视频发出后,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这辈子见过最棒的求子。
他们会跟你们回家的。
没忍住,一句“谁愿意跟我回家”泪奔了。
上一辈子太不容易了。
如果真跟你回家了,辅导作业时不能对烈士不敬,千万不能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