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如今辽宁省下辖市营口市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反叛”,当时不少国民党的军政要员都被制服,随后就传出了当地国民党军起义的消息。
彼时,当地的国民党军师长是王家善,那么,他是否在这些被俘的军政要员之中呢?这次的起义行动又与他有什么关系?
1、突然的“反叛”
1948年,原本在内战中颇具优势的国民党军却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由得引起东北地区各国民党将领的担心。
为了能保住当前驻守的城市,营口附近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齐聚一堂,准备针对解放军的进攻制定作战计划,同时也通报一下当前各地的情况。
然而,当所有人都坐在一起的时候,却没有严肃的将领面貌,而是看似嘘寒问暖实则各怀心事的探问。
见到这种情况,时任国民党军某师师长的王家善不由得摇摇头,接着便开始了自己的发言。但还没讲两句,就被外边的警卫员叫走了,说是要接待一位重要人物。
王家善欠了欠身,说了一句“各位稍等”就紧跟着警卫员出去了。在座的那些军政要员虽然在王家善在的时候什么也没说,但是在他走后可就放肆多了。
无论是比王家善地位高还是低的,通通开始抱怨,一会说明明知道要开会还不提前安排好,把我们这群军政要员晾在这里,太不像话。
一会儿又说,就王家善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守得好营口,简直就是荒唐,不一会儿,屋里满满的都是怨怼之气和不耐烦。
就在他们正专心于各自的吐槽和阿谀奉承的聊天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响动,还没等站起来查看,就被来人牢牢的摁在了椅子上。
“都不许动,把这些人都给我包围了。”一个浑厚的声音在进门处响起,所有人都一脸茫然的同时还多了几分慌张和害怕。
这突如其来的“反叛”无疑是吓到了在场的所有高官,但是迫于对方人多势众,他们只能暂时做小伏低。
2、命运跌宕的师长
来人是一些生面孔,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只有时任交警总队长的李安好像炮仗一样嚷嚷着:你们是什么人,竟敢绑我们?是不是王家善的人,他胆子真大,竟然敢造反。
领头的警卫员不置一词,只是转身走了出去,同时命令其他人看管好这些人,而他则找到了在另一间屋子的好好的王家善。
汇报完情况之后,王家善不禁陷入沉思。回想自己当初刚成为军人的时候,他还满心欢喜的觉得自己可以为国尽忠,但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个巴掌。
很少有人知道,王家善曾经在伪满军和国民党两个对立的阵营都待过。那时候,他刚刚从日本陆军大学肄业回国就碰上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为了保家卫国他选择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并成为国民党中的一个参谋。或许是考虑到自己独特的身份背景,王家善被派往当时伪满军聚集的东北地区,负责地下工作。
在那段时间,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汉奸,也顶着这样的骂名在伪满军中担任训练处教官以及军中将领,接触到了不少军事机密,并将其尽数送回国民党军中。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王家善虽然身披狼皮但还是有一颗热烈的报国之心。依靠着他的这些情报以及革命者们的前仆后继,抗日战争终于以胜利告终。
原本他以为这样打打杀杀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但没想到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全国又一次陷入到战火之中。
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地区也是他的家乡,自然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他也因为国共两党的对立被苏联红军所俘虏,受尽苦难。
3、弃暗投明
之后的王家善虽然侥幸逃脱,但其内心已经有了一丝对战争的倦意,尤其是内战这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戏码。
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他不想参战也不得不参战。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之后,王家善阴差阳错的又重新回到了国民党军中,并逐渐成为了驻扎的营口当地的暂编五十八师的师长。
虽然成为了一师之长,但王家善内心的想法早已改变。在这些年中,他眼睁睁的看着国共两党逐渐对立,国民党内部也不再是当初那样的激情澎湃,反而充满了腐败贪污。
这一刻,他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所以,他精心策划了这一场围歼计划,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麻烦,从而率众起义,弃暗投明。
在警卫员向他报告完计划实施的情况之后,他点了点头,立刻就开始准备起义事宜。彼时,距离他和我党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以及其他东北局的代表见面已经过去了两天。
在两天前的夜里,王家善就已经决定起义,并派自己的心腹将领前去谈判。双方第一次会面很成功,也初步商议好了各项起义条件。
在他的心腹告知一切之后,他又在第二天亲自乔装前往与我党代表会面,并告知了起义计划,可以说这次围歼万无一失。
之后,王家善就集合了当地的所有驻军,并与众多军中将领进行了表决赞同起义。随着起义的号角传来,那一屋子的军政要员几乎吓破了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而营口则顺利的迎来了解放军的进驻,王家善还将第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逮捕送给了解放军。
王家善这一出弃暗投明可以说是十分精彩,不仅在关键时刻对战局的扭转起到关键作用,还弥补了自己内心对革命的愧疚。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他就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名军官,并且在朝鲜战争期间也建立了卓越功勋,是后加入我党的英雄人物。
参考资料:
王家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