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耿子腾 洪伊皖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史歌 祁驿
编辑| 介明钢
2025年4月1日上午,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产业园总装车间里,机械臂的蓝色冷光与传送带的红色指示灯交相闪烁,一台台宋L(参数丨图片) DM-i 和宋Pro DM-i 车身正完成最后的组装。当第200万台比亚迪王朝网宋家族新车(智驾版车型)驶下生产线时,车间电子屏骤然亮起,工人们的工作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仍举起手机记录这个历史性时刻——这不仅是比亚迪首个车型家族产量突破200万的里程碑,更标志着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高四争先”战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结出果实。
#比亚迪丨#宋丨#河南
宋家族200万背后的“四高”动能
走进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机械臂挥舞的节奏如同跳动的脉搏。作为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郑州比亚迪凭借“不到一分钟下线一辆车”体现出了“河南速度”,而王朝网宋家族产量突破200万台,正是比亚迪郑州基地以高质量发展突破、高水平开放协同、高品质民生贡献和高效能产业生态的具体表现。
冲压车间内,6台伺服压力机正以每分钟15次的节奏轰鸣。厚度0.7mm的镀锌钢板被送入模具,经过2000吨压力的塑形,4.2秒后变成宋L标志性的引擎盖。“误差必须控制在±0.05mm,相当于头发丝的1/14。”质检员手持激光测距仪,对刚下线的前翼子板进行抽检。他身后的大屏实时跳动着数据:“今日冲压合格率99.993%,创下郑州基地投产以来最佳纪录。”
在隔壁的焊接车间,库卡机器人组成“钢铁森林”。当机械臂将冲压件拼接成白车身时,蓝色焊花如流星雨般坠落。车间负责人指向一台正在作业的机器人介绍道:“它搭载了视觉补偿系统,能自动修正0.01mm的装配偏差,确保每台车的车门缝隙均匀如一。”这项技术让比亚迪宋的车身密封性达到45dB隔音水准,超越奔驰GLC等豪华车型。
在总装线起点,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工艺正上演“科技魔法”。6台机械臂协同作业,将刀片电池包精准嵌入车身底板,取代传统螺栓固定的,是长达32米的纳米结构胶涂布轨迹。“胶体固化后强度超过焊接,车身扭转刚度达40400牛·米/度,比燃油车提升3倍。”
在动态测试场,宋L DM-i组成的车队正在进行“魔鬼训练”。4号车以60km/h驶过搓板路,云辇-C智能阻尼控制系统每秒500次调整减震器阻尼,车内水杯的水面波动不超过3mm。“这套系统让操控性与舒适性不再对立,2025年2月,比亚迪宋家族在国内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销量持续攀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突破。
而在郑州国际陆港,一列满载比亚迪宋的中欧班列正驶向乌兹别克斯坦,车身上的“BYD”标识在探照灯下熠熠生辉,2025年1-2月,宋家族在出口领域表现出色,宋PLUS DM-i累计出口47244台,覆盖欧洲、东南亚等核心市场,宋Pro DM-i累计出口10634台,同比增长超过51.7%,实现了高水平开放协同。
宋家族的产品也在为郑州人带来高品质民生贡献,陈宴磊是郑州航空港区一所中学的老师,他刚把自己的车换成比亚迪宋L DM-i。“百公里亏电油耗3.8L,比我之前省油46%。”陈宴磊说,宋家族DM-i超级混动系统有效化解了他在续航和油耗方面的担忧,“满油满电续航里程超1200公里,日常通勤几乎零油耗,回范县老家也无需焦虑。”
比亚迪宋家族的产能攀升,正在带来高效能产业生态。距基地15公里的佛吉亚座椅工厂,是比亚迪长期的合作企业,在这里,同样是90秒,一套汽车座椅就能够下线,郑州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质量经理张胜波介绍说,如今郑州佛吉亚已经拥有4条产线,300多名工人,日产能可以达到1000台套,年产能可以达到36万台套。在“链主”比亚迪的带动下,佛吉亚座椅、腾美内饰、迈睿达等一批零部件企业陆续到来,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总成、空调、饰件、座椅等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
“四争先”视角下的比亚迪答卷
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布局地,河南省及郑州航空港区以系统性政策支持、高效政务服务和完善产业生态,为比亚迪郑州基地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强力支撑,成为中部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河南省以“扁平化”管理机制为核心,赋予郑州航空港区省辖市级权限,推动比亚迪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投产即达效”。比亚迪郑州基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7天,17个月完成投产,创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河南速度”。为保障企业需求,港区协调增设高铁停靠站点,开通“郑州航空港-西安”高铁通勤专线,依托“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优势,郑州航空港建设50平方公里国际陆港,投用30万平方米仓储和50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专业场站,可保障100万辆汽车零配件储存及15天直达欧洲的物流能力。
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多维度发力。郑州航空港区规划50平方公里国际汽车城,布局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中心等全产业链;针对新能源汽车项目,提供厂房租赁补贴、设备投资补助、研发投入奖励等政策,最高可覆盖项目总投资的30%。截至2024年,比亚迪省内零部件配套率超55%,带动弗迪电池、佛吉亚等4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郑州航空港区岗李乡,这个曾因偏远闭塞被称为“小西藏”的小镇,如今因比亚迪郑州基地的落地,正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蜕变。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农业乡镇,到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核心区,岗李乡的蝶变成为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城融合的生动缩影。
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港区构建“1产业+N研发平台”科技创新体系,联合高校院所攻关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推动比亚迪参与公共交通电动化改造,布局电动巴士、物流车等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2024年,比亚迪郑州基地生产整车54.5万辆,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近80%,带动河南汽车年产量突破140万辆,产值超千亿元。
正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言:“这里既有‘河南速度’的基因,更有‘中原胸怀’的滋养。”
从“河南实践”到“中国范式”的“新质生产力”样本
站在产量200万的节点回望,比亚迪宋家族的成长轨迹恰是河南“四高四争先”战略的生动注脚。当河南省委提出“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扎进泥土里”时,比亚迪用46.06%热效率发动机和每分钟1.2台的生产速度作出应答;当“培育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郑州基地的5G智能车间和零碳工厂便成为最佳实践样本。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河南高度重视、聚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比亚迪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在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布局、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给予河南更多支持,正如省委主要领导所言:河南将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全力保障比亚迪在豫项目顺利实施、高效运营,实现互利共成、发展共赢。”
王传福说,比亚迪愿与河南一起,抓住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期、窗口期,加大在豫投资布局力度,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加快重构汽车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郑州航空港的星空下,第200万台比亚迪宋家族新车正驶向全国,它的车身钢板上,既熔铸着比亚迪良好的口碑,内含着“快、省、静、顺”四大优势,也映照着河南大地上的产业变革浪潮。这场始于技术、成于生态、兴于民生、阔于中原的同频共振,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写下新的注脚。
2025春季大河国际车展全城沸腾
小鹏G6郑州高架突发失速,车主呼吁车企主动担责
扫描进入小程序
第41届春季大河国际车展
2025年4月10日-14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深度好文 ▏大河车展 ▏独家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