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在兰溪市区兰花社区教师新村,63岁的王爱凤无暇顾及芳菲四月天,正忙着打清明粿。
兰溪的清明粿分为糖皮、青皮和白皮。前些天,儿媳从柏社老家的山上带回了野菜——青蓬,这是王爱凤做青皮粿的原料之一。将青蓬洗净,焯水,加小苏打,做成“青”。王爱凤自制的“青”,颜色翠绿,色泽饱满,似乎让芳草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这份青翠。除了青蓬,还有腌制过的芝麻叶。“芝麻叶比较费功夫,叶子焯水后用石灰腌下去,再用大块的鹅卵石压在坛子里,越久越好,今年的‘青’是去年腌的。”王爱凤说,芝麻叶的“青”偏暗,青蓬的更绿,她把两种“青”都加进去,青皮粿的颜色便更好看了。
炒粉是做清明粿的第一步。锅中水烧开,2公斤米粉下锅,不停地翻炒。炒熟的米粉,散发着一股大米的甜香。王爱凤将米粉端出,把青草拌入,揉成面团。拌过“青”的面团,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清甜。揉面是个力气活,王爱凤让丈夫代劳。
相比于青皮,糖皮与白皮更简单些。糖皮拌的是红糖,白皮则是米粉原来的颜色。粿皮不同,馅也不同。白皮用酸菜笋肉馅,王爱凤说,酸菜是用雪里蕻腌的,开春以后的气温,雪里蕻腌个20多天就能吃了。切碎的酸菜拌入新鲜的毛竹笋丁与小肉丁,炒一炒,再撒那么一丁点干辣椒碎,闻着就知道鲜。
青皮粿用的是拌匀的白糖、黑芝麻和黄豆粉,“加一点黄豆粉,青皮粿不容易开裂。”王爱凤说,红皮粿的馅是小葱猪板油,可香了。
面团揉成条,切成均匀的剂子,手指点着油,将剂子中间凹个洞,搓成中空的,再把馅放进去,收口,再按上一个红点面团,压入木质模具,脱了模,便是一个漂亮的清明粿。“馅要多,吃起来才够味,粿才饱满。”王爱凤说。
每年清明,兰溪都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时清明粿是少不了的。每年临近清明,王爱凤都会打清明粿。她说,不仅为了祭祖,家里人也爱吃。这一次,她每种粿都用了2公斤的粉,能打近200个粿。
清明粿,不仅把春天融进了美食里,更是承载着兰溪人的乡愁与记忆。
本版图文 记者 沈冰珂本版设计 记者 童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