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关于小米汽车近两天发生的一个事故,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解析,等待官方调查给出准确的说法。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各家车企旗下的新车如何在应急状态下打开车门。

对于燃油车来说,遇到紧急事故,只要连拉两下机械门把手就可以打开!我们日常驾驶一款不太熟悉的油车,内外门把手位置都差不多,外把手也很显眼,其实也能轻易打开车门。



但电动汽车的设计逻辑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一款不熟悉的新车,很有可能都无法激活电车的空调,可能也无法打开应急车门。有些电动汽车为了降成本,或者为了炫酷,舍弃了传统实体物理按键,需要语音激活。而各家语音激活的指令又不一样,所以上车时确实需要提前适应一下。

此外,此次饱受争议的应急车门的按键,每一家车企按键设置的地方,打开方式也不太一样,而且不少应急开门的按键是非常隐蔽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哪里,如何打开。



电动汽车受到撞击后发生自燃现象并非近两年才有!8年前就有一位叫做Joshua Brown的用户因为使用特斯拉的智驾系统发生了意外,也是电车最早的大事故。后来特斯拉旗下新车将应急车门按键设置在了极其显眼的位置,就如下图,这样的设计非常清爽,一目了然。即使是第一次驾驶特斯拉,也能够快速找到,这其实也是血的教训。





事实上,小米SU7也是有机械按键的,我们能够看到,车门底下匹配了机械按键,但容易被遮挡,而且第一次驾驶这款新车的用户可能并不太熟悉。如果借的别人的汽车驾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确实很难知道按键在哪。





这种方案很多车企都在使用,将按键设置在了储物单元的下方,一伸手确实能够摸到,但还不够显眼,也比较容易被水杯遮挡。



另一辆汽车的紧急按键设置在了音响旁边(腾势),对于车主而言,能够快速精准地摸到。但是一旦汽车,交换驾驶员驾驶,或者第一次驾驶,确定还能第一时间找到吗?





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发生碰撞打开车门的事故前两年就发生过多起,大部分厂家已经从中得到了教训,将隐藏式电动门把手的电源接在了大电池以及小电瓶上,这样的双层冗余保障让这两年发生撞击,而打不开车门的事故率大大降低。

此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那就是智驾。目前国内符合法规的智驾为L2级别,双手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所以应该将网络上那些模拟握手器全面禁止,而且有一说一,车企也不应该夸大智驾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