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峣
中国队球迷在赛前为球队加油助威。新华社记者 曹 灿摄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70588名球迷将“大莲花”染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国男足在这里遭遇了亚预赛上的又一场败仗,却也收获了温暖而珍贵的馈赠——这场比赛创造了国足主场上座率新纪录。持续90分钟的助威声浪,传递着中国球迷的支持与热爱。
经常有人问:国足踢成这样,为啥还有这么多人看?这场世预赛,或许会提供一些答案。
首先,是足球本身的影响力。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胜负本身。它成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人们的情绪、认同和价值观。即便中国男足正处低谷,但各地球迷依然愿意为了一场比赛跨越千里、消费数千元,一座城市也会因一场比赛而激活和沸腾。
更何况,中国男足也曾带给球迷欢笑和感动。随着2026年世界杯扩军,人们梦想着中国男足再拼一把,重现2001年“杀入”日韩世界杯的高光时刻。即便如今的中国足球并不具备打进世界杯的硬实力,但球迷心中的热爱,并不会因为失败而熄灭。
更重要的是,中国球迷的心态已经变得更加成熟理性。输给澳大利亚队后,面对谢场的球员,现场球迷依然送上掌声,退场的人群也平静而坦然——他们并非习惯了输球,而是源于对中国足球实力的理性认知。中国足球发展的种种痼疾,早已被反复剖析,足球事业的腾飞也绝非一夕之功。对此,大多数球迷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在中超联赛的赛场上,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热爱的力量。上个周末,在北京工体、大连梭鱼湾……爆满的球场和热烈的氛围,无不传递着一个城市对足球的朴素情感。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更是一份不容辜负的责任。
球迷期待看到中国足球拼搏的姿态、改变的迹象和希望的光亮。不久前的U20亚洲杯上,中国国青队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王钰栋等年轻球员奋力奔跑、敢打敢拼的身影,成为中国足球久违的亮色。这些希望之星的成长,需要更科学的培养路径和更稳定的赛事平台。
球迷也期待看到顽疾得以根治,公信力得以重塑。曾几何时,球场内外的“假赌黑”等问题,让中国足球饱受伤害,这些“场外因素”不仅削弱了足球的公平性和纯粹性,更让原本就竞争力不足的中国足球雪上加霜,让支持国足的球迷寒心不已。中国足球亟需持续正风肃纪、重构秩序、重建生态,守住球迷的信任底线。
7万人的呐喊、7万颗跃动的心,彰显着球迷们的真心支持,这是中国足球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国足通往更高目标的最强大动力。这份热情,不会因一场失利而熄灭,不会因低谷徘徊而退缩,更不该在一次次失望中被消磨殆尽。唯有着眼长远、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中国足球才能真正配得上这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