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3月31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下简称“城轨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4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共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4749.41亿元,同比下降8.91%,连续四年出现下滑。其中,全年完成车辆购置投资共计248.55亿元,同比下降12.40%。
根据可统计的33个城市下一年计划完成投资数据,城轨协会在《报告》中预计,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额合计约3391.77亿元,其中,计划完成车辆购置投资合计约142.61亿元。这意味着城轨投资在今年将继续下降,甚至可能降至历史最高峰2020年(6286亿元)时的53.96%。
全国城轨年度建设投资额曾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在2020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年回落。2020年—2023年年度投资额分别为6286亿元、5859.8亿元、5444亿元、5214亿元。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8年以后,中央收紧了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此后多年对城轨一直坚持“严控风险,量力而行”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疯狂建设的年代已一去不复。未来,城轨领域的重点将是优化运营,做好存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城轨领域获批待建项目的规模也出现了下滑。《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42个,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5531.60公里(扣除统计期末已开通运营线路以及截至统计期末连续3年及以上处于暂停、暂缓状态的项目);可统计的在实施建设规划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额合计为39706.60亿元,同比下降2.78%。
多位轨道交通行业人士对记者透露,为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2023年年底,国务院下发通知,12个重点省份近期不得再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项目。中央要求,12个重点省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超过50%,但存在重大问题的,总投资未超过30%的,都应缓建或停建。12个重点省份主要位于东北和西部地区。
客流量方面,2024年国内线网客运强度均值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客运强度为0.61万人次/公里·日,客运强度同比增加0.06万人次/公里·日,增幅10.25%。
从运输能力来看,2024年大运能系统(地铁)平均客运强度0.76万人次/公里·日,客运强度排名前五的城市为:深圳1.52 万人次/公里·日、广州1.51万人次/公里·日、长沙1.32 万人次/公里·日、上海1.29万人次/公里·日、北京1.28万人次/公里·日。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处处长郑宇2023年年底曾公开表示,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还不充分。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很大,但总体客运强度不高,2023年10月全国平均客运强度只有0.87万人次/公里·日,全国最高的广州客流强度为1.43万人次/公里·日,相比国际其他城市,如香港、东京、莫斯科都在3万人次/公里·日以上,还有较大差距。
城轨协会表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历经60年发展,当前行业面临债务累积严峻、运营成本攀升等挑战。为破解财务困局,城轨协会在《报告》中建议重点推进七项任务:一是规划引导,适配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二是建标适宜,多式协同经济适用;三是融资选优,缓解债务本息支出;四是引聚客流,票务收入稳中有升;五是节支降本,运营支出合理管控;六是多元创收,经营收入广开财路;七是政策探索,获取资金保障支持。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