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小事说不停,大事拎不清,烂事扯不断
01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小事说不停,大事拎不清,烂事扯不断
作家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中讲了一个故事,像极了太多人家里的日常:
小林和妻子从初识到结婚,也曾有过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两人互相爱慕,彼此欣赏。
谁曾想,婚后短短几年时间,生活的柴米油盐,日常的琐事摩擦,就让过往的美好渐渐消磨,使得这对夫妻,只要一张嘴就是吵不完的架。
一日,小林大清早起床去买好了豆腐,因为赶时间上班,忘记将豆腐放进冰箱里,天太热,豆腐就这样馊了。
妻子下班到家后,发现了已经馊了的豆腐,一时间怒火中烧。
她先是责备家里的保姆,可保姆听后直接把责任全推在小林身上,表示不关自己的事。
小林刚进门,她又把矛头对准小林,不仅指责他没有放好豆腐,还直接质问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小林原本就在单位受了气,此刻再听到妻子喋喋不休地训斥,心里也很烦躁,但他还是向妻子道歉:
“算了算了,怪我不对,一斤豆腐,大不了今天晚上不吃,以后买东西注意放就行。”
无奈的是,话刚说完,他又没忍住接了一句:“为了一斤豆腐没完没了,上次你丢手打碎了一个暖水壶,七八块钱,谁又责备你了?”
此话一出,妻子心中刚灭下去的火再次被点燃,随后就扯出了更多陈年旧账,从水壶摔碎的责任到花瓶打破的问题,说着说着眼里尽是泪水。
小林一听这些破事,一时间也来了气,打算就此跟妻子非要争出个输赢对错,准备破罐子破摔。
直到敲门声突然响起,才打断了二人的争吵,而这样的场面,早已成了他们家的日常,一旁的保姆对此都习以为常,不愿有半点理会。
他们夫妻间的感情,也在这样长期的争执和怨怼中,被一点一滴消耗,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
关于家人之间的相处摩擦,刘震云曾这样总结道:
“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出门在外都能和和气气、宽容大度,可面对家人时,脑子里却只剩下了斗气和斤斤计较,争不出个输赢结果绝不罢休。
长此以往,家里整体闹得鸡飞狗跳,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根本无法正常沟通,开口便是挑刺和反驳,面对面也只剩下相互拆台。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段的话所展现的现实模样:
“很多不和睦的家庭,摔碎一个碗都能吵半天,犯错成本太高,芝麻小的事,都能发酵到很大。
大事看不清,中事看不透,小事叨不停,细节不断放大,矛盾也在持续激化。”
仔细想想,这类相处模式根源就在于,有的人太喜欢较劲,凡事太过固执,所以一旦揪住某个人的错处,就有挑不完的刺,说不完的家长里短。
事实上,这样日复一日的争吵,消磨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情分,还有家庭之中,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热情,日子终究越过越糟糕。
人若是一味把目光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反而在大事上稀里糊涂,在烂事上没完没了纠缠,生活便只剩下理不清的鸡毛蒜皮。
一个家庭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和睦氛围的支撑,更少不了家人之间相互体谅的经营。
一家人在一起,始终别忘了:心宽是非少,家和人自安。
02
一个家庭想要走上坡路,从戒掉内耗开始
刘震云在书里写到: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几个‘坑’,跳过去是成长,掉下去是经历。”
如果一个人足够清醒,就会在踩坑之后,积累经验,避免下一次再掉进同样的坑里,接下来的路越走越顺。
可悲哀的是,有的人反反复复掉进坑里,却不把教训当回事,直到坠入无尽深渊,再无回头路可走。
家庭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家中长期处于内耗的状态,整日斗个不停,争个不休,这个家就离散不远了,家庭成员的人生发展因此也会受到一定阻碍。
刚刚结局的热播剧《北上》中,就有类似的情况: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运河的船运渐渐没落,致使花街小院中各家各户迎来了最难熬的日子。
从前依靠船运赚到钱时,家家户户都被欢笑声包围,可眼看着日常生计都成问题,几个家庭都陷入了争吵之中。
那段时间,各家夫妻只要一张嘴就开吵,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个个都皱紧了眉头。
有的人因事业不顺,情绪跌落低谷,陷入了“死犟”的循环,每天只知道拿妻子和孩子撒气,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灾难。
邵秉义自命清高,一直觉得自己文采斐然,但写的文章却屡遭退回,让他深受打击。
在这种情境下,他没有想着改变自己,也没有追寻问题根源,而是怀揣一腔怒火,总有发不完的怨气。
看着同事步步高升,他心生嫉妒,认为对方靠关系走后门,妻子听闻他的想法,好言相劝,希望他别太偏执,凡事得想开点。
可他却并不领情,一把将妻子推到在地。
得知自己的文章被拒,他心有不满,儿子邵星池见状积极地帮他想办法,告诉他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可他听后却觉得孩子在侮辱自己,直接拍桌子,把儿子推到一旁,接着破口大骂。
就这样,在这种争吵不休、内耗不断地家庭环境中,邵星池对父亲的怨恨越堆越多,为了报复父亲,他在高考前故意撕了准考证,毁了自己的前程。
几年后,看着小院里其他孩子都发展的越来越好,而自己的儿子因为没有上大学,人生屡次陷入低谷,邵秉义悔恨不已。
不同的是,有的人在原来的困境中早早醒悟,清楚整日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他们主动寻找出路,夫妻之间积极沟通,体谅对方的难处,一家人齐心协力经营生活,后来的日子越过越好。
亲子关系专家画云博士曾指出:
“家里有一个人制造内耗的话,这是精神上的贫穷,是非常可怕的。
物质上的贫穷是可以克服的,精神上的贫穷是需要一个有着巨大的沟通能力,才能够去抗衡另一个人制造的家庭内耗。”
诚然,导致家庭逐渐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耗。
如果一家人不能做到及时沟通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只会留下更多的隐患,在内耗中离散人心,压垮家庭。
好的家庭,从不会让矛盾越来越大,更不会让误会越攒越多,也不会让彼此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遇事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懂得换位思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一个家想要走上坡路,日子越过越兴旺,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掉内耗。
说话时多一点温柔,沟通时少一点怨气,把坏脾气关在家门外,把好心情留给最爱的人,才能守住家里的和气,留住更多的福气。
03
家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
就是坚持梅拉宾法则
老戏骨游本昌和妻子杨慧华结婚几十年,不管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感情都始终如初,家庭充满幸福。
有人曾问游本昌:“你们家谁做主?”
游本昌笑了笑回答道:“谁对谁做主。”
有人向他请教婚姻的保鲜秘诀以及家庭的经营之道。
他用了两个字总结:不响。
意思是说,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该说的,为难对方的,自我为难的话,都尽量不要说出口,避免伤了人心,也防止引发纠纷。
日常生活中,他和妻子无论沟通什么问题,他都会把最后一句话留给对方说,时刻懂得尊重爱人。
因为他明白,狠话说多了,矛盾就放大了,怨恨堆满了,人心就远了。
而这样的相处模式,反映的正是著名的人际关系定律“梅拉宾法则”:
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有55%都是来自行为、态度等肢体动作,38%则源于说话时的语气、音量等,剩余7%取决于交谈时讲的内容。
很多时候,和善的态度,温柔的语气,调低的音量,为对方着想的包容,都是让家庭保持和睦氛围的关键所在。
家人之间沟通,若是懂得遵循这个定律,通常会减少很多矛盾,避开不少争执。
想要经营好家庭关系,不妨试着运用好梅拉宾法则,掌握沟通技巧,从这3件事做起:
(1)适时冷处理,拒绝情绪化解决问题: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讲到的那样:
“不论你和谁发生冲突,你一定要记住,一般三到五句就可以了。
我说一句你顶我一句,我再说一句你再顶一句,再说下去就急了,这时候就可以扭头走开了,三到五句,到点能停下来的才是明白人。
因为争吵已经到这种程度了,事情已经说不清了,不必再去争上下。”
当情绪激动时,可以试着将音调降低1/3,语速放慢50%,如深呼吸后说:“我们现在需要暂停10分钟。”
只要不是急事,适当地冷处理也并非不可,设置家庭暗号,及时停止争执,以防止伤人的话脱口而出。
(2)收起胜负欲,逐渐戒掉习惯性指责: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家也不是战场,磕磕绊绊实属正常,但一味地较真只会被情绪带着往前走。
当责备成为习惯,伤害和裂痕自会悄然滋生。
请记住:很多时候,争赢了对错,输的却是人心。
(3)多一点微笑,把最好的态度给家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得很对: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要永远记住,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回到家里,不要总是板着一张脸,更不要阴阳怪气,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日子才能红红火火。
对待家人,多表达肯定与感激,别再把亲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避免泛泛的“谢谢”,而是具体说明对方的付出如何影响你。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不易,家人携手向前,生活才能充满希望。
冰心说:“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家,因爱而聚,因和而兴。
家庭和睦,全家快乐,幸福常在,人心齐聚,诸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