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是成都平原核心区域,北邻德阳市,南接金牛区、成华区,东连青白江区,西靠郫都区。总人口数量基本上成都最大,下辖7个街道、3个镇,150多万人。重点发展的物流园区(三河,斑竹园),家具(新繁),现代交通园区(石板滩),现代医疗(大丰,新都街道)。
这些区域,缺乏一个城市主干道级别的道路进行串联。轨道交通s1很难短时间能落地,串联新都东西向还是要依赖公路交通为主。所以 有网友建议将新都兴城大道作为新都区东西城市中轴线进行扩建,改造,亮化工程,从新繁一直延伸到石板滩,并列举了 几点优势。
一、优化交通效率,缓解拥堵分流交通压力,主干道通过连接城市核心区域与卫星城镇、产业园区,分散交通流量。东西向的大道改造后,双向6到8车道设计使新都老城区新城区的衔接效率提升,减少区域性拥堵。
二、多模式交通协同主干道与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形成互补,蜀龙大道与地铁3号线,s11和天府大道北延线,27和金芙蓉大道等等这些都是南北向的道路,修好东西向大道后,可以通过公交接驳实现“轨道+主干道”的无缝换乘,降低私家车依赖。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 激活沿线经济,主干道两侧易形成商业带和产业走廊。带动土地增值和商业繁荣,也能促进新都区物流效率提高。
三、改善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引导城市扩张,主干道延伸可定向拓展城市边界。廖家湾中心加新都城区双中心联通,共同开发,还能促进职住平衡。
四、推动生态与城市融合,绿色交通网络现代主干道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如新都区,毗河绿道与兴城大道主干道并行,通过绿化隔离带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形成路在绿中、车在绿中。
相关部门反馈道: 《新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形成“十二横十四纵”的骨架路网结构。“十二横为货运大道东西段、五环路、绕城大道北段、新都大道一新石路、香城大道一马超东路、工业大道、兴城大道、绕城大道南段大道、聚霞路、天龙大道、大天路、货运大道;“十四纵”为竹韵大道-商贸大道、天府大道北延线、天柏路、万石路、金芙蓉大道、川陕路、蓉都大道、蜀龙大道、育英路、绕城大道东段、龙虎大道、普河路、永达路。
下一步我区将积极对上争取,在下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时统筹研究该区域规划布局。 目前,暂无兴城大道东西延线或其他区内东西向连接的干道规划。
参考资料:
1. 关于新都区规划东西向城市主干道的建议( 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657723),来自“问政四川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夜谈哥整理,文中图片来自夜谈哥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改编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