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雪,今年38岁,初中毕业,来自一个小县城。婚前在镇上的一家服装店打工,后来结了婚,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
我丈夫叫赵磊,41岁,比我大三岁,初中同学,婚后一直在县城的一家物流公司干司机。
我们结婚十几年了,有一个儿子,现在正在上高中。
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县城里,是婆婆拿出她的积蓄帮我们付了首付,房产证上写的是我和赵磊的名字。
婆婆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结婚第二年她就搬过来了,说是帮我们带孩子。那时候我想着,有个老人帮忙看孩子也好,节省了不少保姆的钱,也方便我们出去挣钱。
可现实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婆婆从不觉得我这个儿媳是“自己家的人”,对我总是一副审视、挑剔的态度。
她把自己当家里的一把手,一切都要她说了算,我和赵磊在她面前,像两个听话的孩子。
我曾试着反抗过,赵磊却总说我“多想了”,“我妈说话就那样,别往心里去”。可日子长了,我就明白了:这不是我多想,而是婆婆根本就没把我当一家人。
直到五年前,我父亲病重住院,我才彻底看清了婆婆的真面目。而赵磊的表现,也让我对婚姻的幻想彻底破碎。
02
那年,父亲突发脑出血,送进了县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说情况不乐观,要马上做手术,否则可能挺不过去。
我当时吓傻了,哭着打电话给赵磊。他正在外地送货,说要马上赶回来。我点头答应,心里好歹有了点安慰。
可没想到,到了晚上八点多,他还是没回来。我再打电话过去,是婆婆接的。
“雪啊,磊现在不能回来,他公司这边安排了加急单,不能耽误。”
“可是我爸在医院!医生说要手术了!我真的需要他回来帮我一下……”
“你爸是你爸,又不是我们赵家的人,他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你是女儿,你该尽的责任自己扛。”
我愣住了,手机差点没拿稳。那一刻,我觉得心被撕裂了。是的,我是女儿,可我也是她儿媳。我爸出事,连一句安慰都没有,就这么不让赵磊回来?
我忍着眼泪给赵磊发了短信:“你到底回来不回来?”
他回了一句:“我妈说你那边能应付,等我明天回去吧。”
那一晚,我在医院的长椅上坐了一夜,父亲的手术很成功,但人还是进了重症监护室。我妈已经去世多年,家里除了我就只剩个远房舅舅,我只能一个人扛下所有。
第二天赵磊回来了,拎了点水果,一脸疲惫地说:“我妈是为你好,怕你太依赖我。”
我没说话,心里却已经开始结冰。
父亲住院的那段时间,我白天照顾他,晚上还得赶回家做饭、洗衣,婆婆从不伸手帮我。甚至有一次,我忘记买她的高血压药,她当着邻居骂我:“你爸病了就了不得了?还想让我们都跟着伺候?”
我当时眼泪都流下来了,可赵磊却低声对我说:“她年纪大了,说话不中听,你别放在心上。”
我不怪婆婆自私,但我不能接受丈夫的冷漠。他是我唯一能依靠的人,可在最难的时刻,他却听妈妈的话,放弃了我。
父亲出院后,我带他回老家静养。那天我拖着行李,赵磊在车上抽烟,一句话没说。我知道,他是怕回去多待几天,让他妈不高兴。
从那之后,我开始逐渐疏远赵磊。我们还是照常生活,但我不再把他当靠山。我的心,彻底冷了。
五年过去了,父亲身体恢复得不错,我每个月都会回去看他,带点药和营养品。赵磊从来没跟我一起去过,连一句问候都没有,婆婆更是从不提。
直到去年的冬天,婆婆在小区门口滑倒,摔断了腿。
那天我正在厨房做饭,赵磊慌张地跑进来:“妈摔倒了,要送医院!”
我放下锅铲,说:“你送吧,谁妈谁伺候。”
他怔住了,愣了几秒:“你什么意思?”
“我爸生病那年,你不回来。你妈说得对,你爸不是我们赵家的人。那现在,你妈摔倒了,我也不伺候。”
赵磊脸涨得通红:“你记仇?”
“不是记仇,是我终于学会了护自己。”
婆婆住院那几天,我一次都没去。我照样做饭、照顾孩子,日子过得平静又踏实。
赵磊开始频繁请假、接送、洗衣、做饭。他才明白,原来这些年我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理所当然。
婆婆出院后,拄着拐杖回了我们家。她看我的眼神,比以前淡了很多,似乎也知道,这个家,她再也指挥不动我了。
邻居阿姨来串门,看到我坐在沙发上看书,赵磊在厨房做饭,忍不住感慨:“你也有今天,雪儿。”
我笑笑,没说话。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只有你不再委屈自己,别人才会开始尊重你。
03
如今,婆婆腿还没完全恢复,赵磊依旧每天早起做饭、照顾她洗漱,我不插手、不评价。他终于体会到了那些年我一个人承担的种种。
我和赵磊的关系,变得疏远而客气。我们不再争吵,也不再亲密。我看得出他有些后悔,但我已经不会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我开始在家附近找了份兼职,每天出去四个小时,做点小文员的工作,挣的不多,但让我安心。
我知道,我已不是那个依赖丈夫和婆婆的林雪了。
生活还在继续,但我不再一味忍让。我学会了为自己争取,也学会了放下那些不再重要的期待。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但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