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这一天,一只有故事的猫头鹰在北京十三陵附近重返自然。20多天前,它曾经在后海被一群乌鸦围攻,落水后被热心市民救起。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经过三周的康复后,它重现猛禽的威猛,回归山林。
热心大爷用大扫把捞起落难猫头鹰
3月8日,67岁的“老北京”陈京明在后海遛弯时发现,空中聚集了一大群乌鸦,它们从树上驱赶一只体型较大的鸟。他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录下了视频。不一会儿,大鸟就被乌鸦攻击落水,浮在水面。它虽然一直试图蹿出水面,但一飞起来就又会被乌鸦“群殴”,无奈,它只能弃飞转游,张开翅膀扑腾,从水中央游向岸边。
大鸟离岸边三四十米时,陈京明才看清,这是一只个头很大的猫头鹰。“我很喜欢动物,也知道猫头鹰是保护动物。”看着猫头鹰无助的大眼睛,擅长游泳的他大着胆子趴在岸边,想把猫头鹰救上岸,但距离太远够不着。此时,有人拿来了大扫把,他们借此把猫头鹰捞上岸。“当时我怕它咬我、乱扑腾,所以戴着手套抱住它。不过猫头鹰很聪明,仿佛知道我们在帮助它,全程都很配合。”
陈京明说,当天水温只有五六摄氏度,有围观群众怕猫头鹰羽毛被水打湿后冷,拿来了垫子,为它擦拭羽毛。随后,猫头鹰被警方接走,送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进行救治。
雕鸮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室内笼舍。受访者供图
“这只大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雕鸮是北京地区体型最大的猫头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管郑智珊说,猛禽的羽毛和能游泳的水禽的羽毛是不同的,猛禽的羽毛防水能力比水禽差很多。短时间可能能游泳,但如果羽毛湿透了,猛禽在水里是很危险的。这只雕鸮并不是自愿下水游泳,它是被其他动物攻击的,所谓游泳只是权宜之计。
乌鸦为何敢攻击比它个头大得多的雕鸮?她说,乌鸦和喜鹊一样都属于鸦科鸟类,智商较高,它们会拉家带口地驱赶自己领地内的威胁。雕鸮作为猛禽是比较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对乌鸦来说属于严重的威胁。所以乌鸦们会一起攻击它,将其驱逐出领地。
经过三周治疗康复,雕鸮重回野外
接收雕鸮后,康复师为它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称体重、查看胸肌饱满情况、血检、检查羽毛情况、是否存在骨折和外伤、是否有寄生虫等。
康复师为雕鸮进行体检。受访者供图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高级康复师周蕾说,初次体检时,雕鸮整体状况尚可,但精神有些萎靡,白细胞略高。雕鸮雌性个体比雄性略大,由于这只雕鸮个头较小,仅有1600克,康复师推测它是个“男孩”。随着时间推移,雕鸮出现了左侧第二趾轻度肿胀、腿部和翅膀肌肉颜色异常、不主动进食等问题。康复师为它提供了相应的药物治疗。经过两周多的康复,雕鸮的血检结果和肌肉颜色恢复正常,并开始主动进食。
康复师准备给雕鸮喂药。受访者供图
“刚送来那天,由于雕鸮刚刚被乌鸦群殴,大家热情救助的场面比较嘈杂,所以它有一点应激,抱它的时候它没有太多反应。后来随着它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有所恢复,它见到人类会有正常的躲避行为。”周蕾说,前几天,它最终通过放飞前评估,可以回归野外。
4月1日晚上6点多,十三陵附近的德陵桥已暮色四合。康复师将雕鸮从转运箱中取出,为它进行了简单的羽毛检查。“从城里开车来要一个多小时,我们担心它在运输途中有磕碰,临行前在容易擦伤的地方贴了外科用的敷膜。”郑智珊说,雕鸮是夜行性猛禽,在黄昏和清晨更活跃,傍晚放归更符合它的生活规律。另外,此时乌鸦和喜鹊较少活动,可以减少雕鸮放归时被这些鸟类打扰的可能。
4月1日,雕鸮被放归自然。受访者供图
注意到雕鸮状态良好,康复师固定住雕鸮准备放飞。此时风有些紧,康复师稳定住大鸟,等阵风吹过后才松了手。雕鸮淡定地回望了一眼康复师,观察地形之后,就头也不回地飞向了远处的树林。
此次来十三陵送别雕鸮的,还有它的救助者陈京明。自打救了雕鸮,他一直很关心这只猫头鹰的状况,其间还曾经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探望它。如今看到雕鸮飞得又高又远,他很是宽慰。“我第一时间参与了救助,中间又见到了它康复的过程,今天还参与了放飞活动,我觉得非常圆满。”他呼吁更多市民爱护猛禽、保护野生动物。
爱鸟日放飞雕鸮体现全民护鸟成果
包括雕鸮在内的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动物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康复师介绍,每年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收到的因意外受伤而救治的猛禽占26%,由于栖息环境的变化,一些猛禽可能会与建筑物发生撞击;恶劣天气同样会给它们的生存和迁徙带来挑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虚弱、骨折、断羽等情况。
郑智珊说,雕鸮在北京全年可见。城市密集区会有猛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这些猛禽在北京地区本来就是自然分布的;由于人类活动及城市建设的影响,猛禽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部分猛禽已经适应了在人类城市生活。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共接收救治猛禽40种近6200只,其中接收和放归自然的第一只猛禽就是雕鸮。今天的雕鸮是中心放归的第100只雕鸮。“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的20多年里,我们见证了公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提升。在国际爱鸟日这天放飞雕鸮,体现了全民保护鸟类的成果。”郑智珊说,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鸟类多样性,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张璐
编辑/张磊
校对/付春愔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