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打死我都不信:一名20岁女留学生,竟被几个诈骗电话,恐吓到失去理智,从马来西亚某处39楼一跃而下。

2023年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电诈受害案件超5000起,其中7%选择用极端方式来逃避威胁,更多的则是在惊恐之下,拿钱消了灾。而针对大学生及应届生的诈骗案件,近些年也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是年轻人越来越容易上当受骗,还是诈骗集团进行了“战略调整”?

借这个姑娘案例,咱们来深入聊一下。

今年3月13日,山东姑娘小雯,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来到马来西亚,准备开启大学生涯。

18日,她接到自称“上海虹口公安”杜峰警官电话,说她涉及一桩命案,害死一名老妇,因此被列为某犯罪集团“重大嫌疑人”。



“杜警官”对她的信息和行程了如指掌,准确说出她在网络账号上一些行为。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杜警官”是真警察,小雯也越来越相信他的话,真的认为自己将一名老妇害死,情绪内疚、精神压力巨大。

随后,杜警官勒令她若想避免牢狱之灾,需交付25.8万元人民币到指定公安账户作为保释金,不然数天后就会被跨国逮捕,在异国至少得监禁一年。

此后的4天,小雯依照“杜警官”指示,24小时不间断汇报,甚至在外出时,也会事无巨细向其报备行踪。小雯以为这是在向“杜警官”证明清白,可实际上这却是“杜警官”对她的反向监控。



22日,小雯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试探性询问家里有多少存款,可挂断电话后,她手写了一封给妈妈的信后,从39楼一跃而下。

小雯没见过那位“杜警官”,却因几通电话和几张文书对他深信不疑,被他捏造的“故事”吓得魂飞魄散,失去了基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小雯父母得到消息后,立即赶赴马来西亚,直到查看女儿手机后,才知道小雯遭遇了电诈。

从18日第一次接到“诈骗”电话,到22日给母亲打完电话后跳楼,中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联系父母,而要在4天后?

我也不知道,也在等待警方通告。但在小雯留给母亲的亲笔信中,我找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她为什么会被骗,为什么如此相信陌生“杜警官”。



看了她的信,你是不是也觉得:她太单纯了,似乎一点都不了解人间丑恶。

小雯母亲事后说,女儿不想因此事连累父母,所以选择了“自我了断”。这更让无数父母心痛,多么懂事的女孩,就因为“杜警官”警告她涉密,不要告诉父母,她就照做了。即便精神痛苦,压力巨大,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默默承受着。

小雯父母如今悲痛欲绝,后悔把孩子送出国,可我觉得他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女儿会被如此明显的骗局欺骗,为什么会对陌生人的话深信不疑?

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说她被保护得太好,缺乏对社会险恶的了解,并且将责任指向“教育内卷”。不能说这样看法有错,只是有些不太公平,这个“锅”不能扣在教育一“人”头上。

教育内卷,的确在近20年深刻影响着多数家长。许多孩子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一切事务,几乎都被父母包办。

上下学接送,补习班接送,回到家就是学习和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没有时间、更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人性险恶,所以也就无法获得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

孩子们身体会随时间而成长,但心理却因缺少“营养和锻炼”得不到成长,于是便有了成人外表,孩子般单纯内心的一些年轻人。

这是教育内卷的直接影响,可背后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421结构,4位老人、一对夫妻,共同养育一个孩子。上两代人成长过程中,许多都经历过兄弟姐妹争抢玩具、食物的童年创伤。内心深处自然会产生对孩子补偿性投入想法: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只要孩子喜欢都会尽量满足。

孩子肯定是幸福的,只是有代价。

有些孩子,尤其是在“富养女”观念中长大的女孩,连委屈的感觉都没怎么体会过。“再苦不能苦孩子”,更被一些家长视为至理,自己省吃俭用,孩子也得穿牌子,在同学面前有面子。

这是视为父爱母爱体现,可这样的爱,也在走向一些极端。

尤其是科技进步给父母们带来了更加全面的“监控”手段,也可以称作是“控制”手段。智能手表、手机、监控,父母们借助这些科技装备,以“安全防护”“监督学习”等理由,实施着对孩子几乎无死角的另类“控制”。

智能手表和手机都精准定位孩子的外出轨迹,但是不少初中,甚至高中生,都没有过独自乘坐公交、地铁的经历。不是孩子不敢、不是孩子不想,是父母们不放心。父母担心有必要,毕竟如今大街上交通隐患那么多。

可是,却很少有父母思考过,在全方位“保护中”长大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七八岁高中毕业的孩子,是否具备独自进入社会,是否具备应对危险、欺骗、恐吓的心理,是否拥有鉴别人性贪婪、狡诈、恶毒的能力。

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就会了”,真是这样吗?我觉得未必。

举个例子:

你考完驾照,证明具备了开车能力和资格。可当你第一次开车上路时,眼睛要看路、看车,看左右后视镜,还得注意四处乱窜的电瓶车。你小心翼翼地缓慢前行,后车又总冲你狂摁喇叭。你发现,开车真难,路上危险太多,你会紧张得手心冒汗,害怕到手忙脚乱。

你看,你都学了那么久,独自上路时还会因各种情况而害怕。

孩子们不是一样吗?

他们十八岁到了就成年,高考后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这十八年他们在父母保护之中长大,没什么机会感受社会的危险和人性的黑暗。独自生活时,面对种种人间丑恶,他们怎能不害怕,害怕还是次要的,他们得在害怕中摸索着前进,才能获得经验。

可社会不是过家家,没人会照顾他们的感受,一旦他们的遭遇超出了承受能力,往往就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尤其是这十来年,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大幅提高,骗子们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进化到了“科班出身”,别说年轻人了,许多自诩高明中年人都被骗得倾家荡产。

近些年,诈骗愈发呈现出这些特点:技术水平高、信息掌握全、团伙分工细、心理揣摩准、骗局套路深,流程专业化等特点。公众号大V九边一篇文章说过,电诈受害者涵盖了大学生、高知高干、军人、中产、明星、老人等多种群体,诈骗团伙早已不是人们认知中的小打小闹了。

年前演员王星被从泰国绑架到缅甸案件中,咱们都看到了诈骗团伙是如何精心设局,引“明星”入瓮的。见多识广的明星,在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中,都被一步步死死拿捏着。王星已经十分警惕了,但还是被骗子们展示出来的“专业水准”和“心理把控”狠狠地上了一课。

骗子们利用的是人性贪婪,而骗子们专业之处也正在于此。骗局中的每一句话术,受害者会怎么想,心理活动是什么样子,骗子们清清楚楚。

占理儿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有个实例,最能体现骗子对受害者心理的精准把控。

江苏魏女士的母亲,有段时间每天都要早起去领免费鸡蛋。她提醒母亲别被骗了,母亲说自己有防备,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一个月后,母亲还是花了两万块买回来一张“远红外理疗床垫”。魏女士想不通,详细问了母亲经过。

母亲起初防备心理很强,只领鸡蛋不听课。养生馆工作人员每次都热情地跟她聊几句家常,表达对她的关心,邀请她免费体验。一来二去得越来越熟,禁不住人家多次邀请,抹不开面子的母亲进去听了健康课,后续又体验了免费的理疗床。每次“治疗”后身体暖暖的很舒服,就觉得有些作用,防备心理被破除了。

在一次“专家”讲座上,母亲目睹理疗床“蛋黄熟了,蛋清没熟”神奇效果后,在一群老头老太太“疯狂抢单”的影响之下,花两万块钱把床垫带回了家。

蛋黄熟了、蛋清却没熟的“神奇”,只不过是利用了蛋清80度凝固、蛋黄60度凝固这一鲜有人知的“新知”。除此之外,那“理疗床”其实就是个把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的电热毯而已。

这是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老年人觉得活了几十年,有足够经验识破骗局,不可能上当。可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和防备手段,骗子们一清二楚,更对他们的群体特征十分了解。简单地利用面子人情、语言套路、知识盲点,健康担忧等多方面弱点,就能精准拿捏。

再说回小雯的悲剧,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理解她为什么会被骗,会如此相信“杜警官”了。

她没有足够的防骗意识,也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别人几句极其“真切”的恐吓,就破了她的防,失去了分析、判断、处理能力,任凭骗子摆布。



骗子用“涉密”“取保候审”“保释金”“赌上职业”等既专业,又充满个人感情的词汇,通过电话便获得了她的绝对信任。此类骗局多少年了,出现多少次了,为什么小雯识破不了?

因为她被保护得太好了,这是很多网友发表的感慨,只是不知这种感慨,能不能让那些父母警醒。

保护孩子没有错,但过度的保护,对孩子来说一定不是好事。他们将来是要独自走入社会,面对人间险恶的,与其过度保护,不如主动出击,教给他们方法。

1.防备一切陌生人

任何来自陌生电话、陌生信息、陌生人的善意、关心,都得提防。成年人的社会,一言一行皆有目的,不是金钱就是利益。如果不是有所图,谁也不会善意大发。人性险恶程度,远远胜于人性善良。

2.练出孩子的茧子

社会上、新闻里一些人性险恶的例子,根据孩子年龄,适当地要讲给孩子听,让他们对世间黑暗、人性丑陋有所了解。孩子将来一定会走入社会,别让他们像“白纸”被别人染黑,揉烂。既然孩子早晚会被抹黑揉烂,不如主动出击,由咱们来上色、揉捏,让他们练出“茧子”,应对未来的荆棘。

3.给孩子托底

父母得在孩子心里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无论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都可以向父母求助。这很难,但至关重要,这关乎着性命。很多时候,只要孩子心里有这种信念,能够开口向父母求助,即便被骗点钱,至少能保证生命安全。怕就怕像小文这样的女孩,选择跳楼来获得解脱,生命定格在20岁,留下父母下半辈子生不如死。

咱得告诉孩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

也不只是孩子,咱们每一个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都存在很大被骗子盯上的风险。再加上经济形势如此之差,越来越多人为了生存选择铤而走险,前有缅北、缅东、泰国菲律宾,如今又有中东、迪拜等地区性诈骗集团。

咱们不明白为什么诈骗团伙越打击越多,越抓越隐蔽,越防越专业。

佛教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指宗教告诫修行人警惕外界诱惑,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

放在咱普通人身上,防骗的“道行”提升一尺,骗子的“魔爪”却能升高数丈,更为可气的是,法律、制度、打击手段,这些原本应该发挥功效的“武器”,威力越来越小。

于是,人们口中的“邪不压正”,变得越来越“有气无力”。

面对诈骗,我们个人无法消除黑暗,但请尽量自己点亮一盏警惕的明灯——从家庭内部提高防骗意识。

因为这个世界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请三连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