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3岁清华毕业的高材生,漂洋过海去荷兰求学,失联近一个月后,竟然在异国他乡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他的名字——罗生门,却在国内引发热议!
在2025年2月23日,我们都在欢度新年的时候,一则“赴荷兰留学的清华高材生失联”的新闻曾挂在的位置,没能掀起任何波澜。
直到潇湘晨报在3月29日报道,经警方确认,3月2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新西区附近水域发现的尸体正是那位清华才子罗生门。
然而,比这起事件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名字和荷兰官方的一系列报道。
死者罗生门,2001 年出生,今年24岁,202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同年 8 月赴荷兰阿姆斯特丹逻辑语言计算研究院攻读硕士。
他的名字是真实姓名,户口本上就是这么登记的。
为什么再次特地强调一下,实在是太过于巧合了。
日本有个叫芥川龙之介的人,写过一篇悬疑小说就叫《罗生门》,自这篇小说爆火之后,罗生门也就代表了“真相扑朔迷离”的意思。
尽管目前公开信息未显示事件存在多方矛盾说法,但公众对其死因的猜测仍引发对 “真相复杂性” 的联想。
同学们描述罗生门的性格内向但善良,有学术热情和艺术才华,爱好弹钢琴,曾举办私人毕业演奏会。失联前看不出有任何明显的心理压力。
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表明了,罗生门没有自杀的理由。
但目前荷兰警方除了知道人是在河里打捞上来的之外,一无所知,啥可能性都没有排除。
现在只能我们一起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捋一遍,看看除了名字之外究竟还有什么疑点。
在今年的2月23日晚上,罗生门突然就失联了。
但是当晚6点多的时候,曾有人在公寓附近超市见到过罗生门,他身着黑色衣物、散发、背双肩包。
从2月24日起,和他合作作业的学长就联系不上他了。
2月26日晚同学报警,当警察进了他的房间后,发现有正常的生活迹象,就让再等等。
直到3月1日,罗生门失联一周后,学校才正式向警方报告他失踪的消息。
又过了一周之后的3 月 7 日,他的亲属赴荷兰查看公寓,发现他的护照和一部手机在公寓里,而另一部手机呢却离奇的在他失踪第十天后有了信号。
在3月3日,信号曾在阿姆斯特丹西部自然保护区内出现后消失。
荷兰警方出动了直升机,搜查队也到处找还呼吁民众帮忙,可一直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直到发现了他的尸体。
目前有争议的点有两个。
第一个,罗生门的手机在失踪10天后突然在阿姆斯特丹西部自然保护区。
但这个距离公寓仅几公里的地方,警方两次大规模搜索都没找到人和手机。
所以有人猜测,信号异常可能是环境干扰或技术问题导致的。
第二点,他2月23日凌晨两点刷卡进入寝室却没被监控拍到人,当天晚上6点又在超市被目击者看到背着双肩包。
这中间超过16个小时的行踪完全空白,而且公寓监控从头到尾都没捕捉到他进出的画面。
这是,两个目前来说比较明显存疑的点,具体情况和最新进展还是得多关注荷兰的官方新闻报道。
针对这件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个,据罗生门的妈妈说,在2月23日,罗生门回复在做作业就没消息了,一开始他们都没在意,以为孩子学习忙功课多,可后来一直联系不上他了,才着急。
这说明啥呢?说明家长和孩子得保持紧密联系啊,别因为平时偶尔不回信息就不当回事啊。
特别是孩子在国外的人生地不熟,家长更得多留个心眼啊,时不时的就得问问情况,了解孩子的日常行踪,一旦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就赶紧报警。
第二个,罗生门从2月23日失联到3月1日学校才报失踪,中间隔了好几天。
虽说同学2月24日就报警了,但警察进房间后也没有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就说再等两天。
那反过来讲,要是能早点加大搜索力度,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
这件事也给学校和警方都提了个醒啊,当你们面对学生失踪的这种紧急情况时,必须要迅速行动,多管齐下,一定不要耽误了宝贵时间。
第三个,罗生门的同学说他的性格偏内向,失踪前也没啥心理压力,可他为啥大晚上要出门呢?最后还失联了。
留学生在国外必须要时刻保持更高的安全意识,尽量别独自夜行,外出时还要跟别人说清楚你要去哪儿,你啥时候回来。
罗生门要是能多注意点这些,也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了。
各位朋友们,针对这件事儿你怎么看呢?
你觉得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
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打在评论区,我们一起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