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平时不拘小节,可在战场上却说一不二、性格暴躁,手下的将领时常被他骂的抬不起头,想反驳?
拿出真本事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却有两个小将敢跟彭德怀顶嘴,这俩人还都是贺龙的部下。
贺、廖合力歼敌
1947年,自从蒋介石撕毁条约,并拨给胡宗南20万大军,命他和青海二马、榆林晋陕绥边区的邓宝珊集团等25万多人,分三路进攻陕甘宁。
胡宗南一马当先的直冲延安而来,打着“活捉毛泽东”的口号,嚣张至极。
延安面对黑云城城欲摧的危险,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撤出延安,因为延安附近的各个武装加起来,也不过2.8万人。
如果死保延安是不现实的事情,但只是一味的撤离,中央机关很可能会被国民党追上,况且撤离也需要时间,而胡宗南大军已经悄然逼近,
为了掩护中央机关撤离,陕甘宁附近的陕北部队,被调来当阻击敌人。
陕北部队原是隶属“晋绥联防军”,下面有4个纵队,大部分的将领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第一纵队更是贺龙嫡系中的嫡系。
可是他去了晋绥前线,也没办法再回来指挥作战,指挥权就交给了彭德怀。
胡宗南对陕甘宁发起进攻时,第1纵队则先去参与了延安保卫战。1纵成功掩护中央机关撤离,随后还作为主力军一连参与3场战役。
最后一场在蟠龙战前,贺炳炎才被调往1纵担任副司令。
也就是1947年3月左右。
在廖汉生这个政治委员准备迎接贺炳炎时,警卫员却说只见贺炳炎的骡子来了,没见到人,这可吓了廖汉生一身冷汗。
俩人除了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还是亲戚。
贺炳炎是贺龙的侄子,而廖汉生则是贺龙的女婿。
贺炳炎15岁就开始跟着贺龙打天下,贺龙称之“宁失一个师也不能失一个贺炳炎”,如果在赴任途中出现什么意外,廖汉生真不知道该如何交代。
好在不久,贺炳炎就带着警卫步行赶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为了躲避敌人,才弃了骡子顺着山沟跑到司令部的。
两人一个是副司令,一个是政治委员,再度联手时无比的合拍。
在西野(原2、3纵队重组)和胡宗南作战期间,马家军从西边侵占陇东、三边地区,。
5月下旬,陇东战役爆发。
廖、贺二人指挥着1纵歼灭了敌81师179团,还和兄弟部队打击了马家军,西野乘机北上发动三边战役,收复了三边地区,西北战场形势大逆转。
打了胜仗,贺炳炎功劳不可小觑,从副司令员升任为司令员了。
廖、贺二人的作战默契很好,从一件小事儿可以看出来。
8月1日时,是建军20周年,俩人寻思着改善一下1纵司令部伙食,结果俩人凑不齐一个完整的,廖汉生色盲看不清藏起来的野鸡,贺炳炎只有左手。
俩人一合计,干脆你来瞄,我来打。
这种合二为一的方式可不简单,俩人试了好几次,可算是打到了一只野鸡,给司令部打了顿牙祭。
俩人虽说默契,但都是暴脾气,偏偏又遇到了脾气更暴的彭德怀。
敢和彭德怀顶嘴的两小将
8月6日起,西野的1、2、3纵队和教导旅、新四旅、警备第4、6团包围榆林城,
在榆林攻城战役中,廖、贺二人初遇滑铁卢,打了两天也没攻进去。
此时胡宗南派遣36师沿长城外的沙漠地带支援,为了避免腹背受敌,1纵队只能暂时回撤退,让贺炳炎、廖汉生的斗志倍受打击。
此时,彭德怀打来电话,廖汉生接了电话。
那头开口就骂:“一纵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
廖汉生本来还解释,被彭德怀一骂火气冲天,直接和彭德怀在电话里顶起嘴来,还撂下话:“就让你看看贺龙的部队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完,就带着一个营增援,击退了追兵。
10月份时,1、3纵队合作打算歼灭敌76师,可敌人在高地构筑了无数的碉堡,易守难攻。他们分两路进攻,打了3个晚上才攻占了大部分的高地,就剩下耙子山。
可这时候,胡宗南派了5个半旅的援兵来了,战场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
从6号打到9号,贺炳炎、 廖汉生率领的两个团不仅没拿下耙子山,还损失惨重。
彭德怀得知战后,咆哮的吼道:“为什么还没有打下来,我命令你赶快给我拿下耙子山”。
没想到啊!
贺炳炎也是个憋不住火的,也跟着吼了回去:“部队伤亡大,有困难”。
说完,一把就把电话给挂了。
一天后,1、3纵成功炸开城门,突进城内活捉了敌师长,还歼敌8000多人,连收5座城。
战役打完,贺炳炎和廖汉生也冷静下来了。
彭德怀怎么说也算是他们的上级,部队损失他生气也是正常的,自己不该和上级顶嘴的。
战后,彭德怀带着军长们来耙子山前线视察,贺炳炎趁机给彭德怀道歉,彭德怀挥挥手:“罢了罢了”。
俩人顶撞彭德怀的事情,贺龙也有所耳闻。
贺龙刚想在中间调和,三个人又在会议上发生了争执,贺龙也在会议上,赶紧起身制止这场争吵,并在会议后将贺炳炎、廖汉生留下来批评。
老上司都发话了,贺、廖俩人只能去找彭德怀道歉。
让俩人觉得惭愧的是,他们一直跟彭德怀“斗鸡”,彭德怀对他们的行为虽然在军事上批评,私下却还挺欣赏俩人的。
见两个人垂头丧气的来道歉,还笑着说:“这样挺好,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上下级意见不一样也别憋在心里,摊开了说,拍桌子骂娘都没事”。
说完,彭德怀还自我批评了一下,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太过严厉,需要自我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