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二战时期的军用摩托车印象,基本来自于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特别是抗战剧中的鬼子三轮摩托车。不过抗战剧中使用的摩托车道具基本是右挎斗,早期抗战剧就是用长江摩托车作为道具,而真实历史上鬼子使用的都是左挎斗摩托车。今天跟大家说说二战时期的一款顶级军用摩托车——德国Sd.Kfz.2型摩托车,其造型独特(采用半履带式),性能非常优秀(动力强劲、越野性能好),深受德国官兵喜爱。


现存于世的Sd.Kfz.2型摩托车都是珍品

其实德国人最初研制半履带摩托车并非用于军事上,而是民用,主要供森林伐木工人使用的多用途拖车,早期型号为HK100型。设计目标是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外形尺寸紧凑以便在林间小道上行驶,并且动力强劲、可以帮助工人拖运砍伐下的树木。只不过二战爆发后,出于战争的需要,特别是路况恶劣的东线战场(苏德战争),德国军方看中了半履带摩托车在军事上潜力,决定研制军用版本供陆军、空军和空降部队使用。定型后的军用版本被命名为Sd.Kfz.2型摩托车。

PS:由于Sd.Kfz.2型摩托车设计紧凑,重量也较轻,很适合于空运,二战时期它是德军唯一一种小到足以装入Ju-52运输机货舱里的半履带车辆。


德军在测试Sd.Kfz.2型摩托车

Sd.Kfz.2型摩托车外形也很有特色,前面看像摩托车,从后面看像小型拖拉机。其全重约1.5吨,采用4缸液冷汽油机,最大功率36马力,最高速度可达到70公里/小时。其履带装置也很有特色,采用了重叠交错式负重轮——车体每侧的4个负重轮均呈交错布局。重叠交错式负重轮广泛应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坦克、突击炮和半履带车辆上,算是一大特色了,军迷们大多知道德国装甲车辆的这种设计。


可以在雪地使用

Sd.Kfz.2型摩托车的越野能力非常出色,非常适合在恶劣的道路、厚泥、雪、沙和灰尘中行驶,从北非战场到巴尔干半岛,以及残酷的东线战场。德军在各种天气和各种地形下都使用过它,对其评价非常高。使用方式也有多种,例如配备MG-34/MG-42通用机枪用作战场侦察,或者用来运输人员和军用物资(能够运输多名步兵和500公斤的弹药),可以用作作为野战电线/电话线敷设车,还可以当火炮牵引车来牵引火炮。


用作野战电线/电话线敷设车

战争后期,德军甚至将其作跑道飞机牵引车,主要是拖曳喷气式战机,例如Me-262喷气式战斗机和Ar-234喷气式轰炸机。目的是避免战机启动自身发动机在地面上滑行,可以为飞行省下更多宝贵的航空燃料,战机多一份航空燃料就可以多滞空一段时间。

Sd.Kfz.2型摩托车批量生产后,第一批配备部队的并不是伞兵,而是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步兵部队,主要是侦察兵小队。到了1941年这种车辆大量投入使用,并在1941年夏天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Sd.Kfz.2型摩托车有两种版本同时存在,即Sd.Kfz.2/1和Sd.Kfz.2/2,区别在于驾驶员后面安装的不同尺寸的野战通信线轴。


外形设计很漂亮

该车的缺点也很明显,重叠交错式负重轮的设计使得结构更加复杂,维护十分不便。油耗也非常厉害,100公里公路就得烧16升汽油,在野地行驶100公里得烧22升汽油。此外,该车每行驶约2000公里就需要对履带上的所有滚柱轴承和销轴进行润滑。在履带的每个接头上都有一个用于加注润滑油的加油孔,这项工作可能会耗时数小时之久,这在战场环境下是很难做到。


就是单价太昂贵了

该车产量也比较大,从1941年6月第一辆Sd.Kfz.2型摩托车进入德军服役,到1944年末结束生产,Sd.Kfz.2型摩托车一共生产了8345辆,Sd.Kfz.2型摩托车成为了德军一线步兵部队最为信赖的轻型越野载具之一,在一线广受好评。这款半履带摩托车算是二战时期德国军事科技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德国在特种车辆设计方面的卓越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