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听说过在考研时有个不成文的现象,就是一些导师特别想招男学生,遇到分数低一点的男同学,也想通过把复试分数打高一些,将其录取。原因可能并非是偏好,而是有些专业确实存在无奈之处,比如医学专业或理工类专业,常常涉及到搬运实验器材或在实验室通宵熬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男生的体力优势显然更为突出。

女同学虽然会做题、会背书,但一旦环境艰苦一些,可能就难以承受了。等到毕业时,如果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男同学也更能胜任,从而为学校提高就业率。那么,自己分数不行就一定跟性别有关吗?



“自己不行跟性别无关”,女孩不接受被985淘汰,低分男却被录取?

大家都知道,985 院校在选人时是比较客观的,有些 985 院校直接采用的是匿名选择学生姓名和导师身份的方式,事先没有联系过,完全是凭复试时的表现来选人,想要凭借一些非能力的优势进入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有一位女同学特别不服气,因为她觉得有些 985 院校还是会把重点放在人的性别上,而非人的努力上。她是一个辛苦的考研人,今年报考了某某农业大学,在复试录取结果出来后,她发现自己分数很高,却没有被录取。



而好几个低分男生却顺利上岸了。她觉得其中有内幕,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学校有意为之呢?据说学校设定的复试淘汰比例较高,为1:3,本意是为了实现公平竞争,但有些同学却曲解为这是学校想要捞人。

因为这超过了正常规定的研究生复试采取的差额录取比例,导致学生进了复试基本上还要像裸考一样再来一次。再加上录取的多是男同学实现逆风翻盘,有人就觉得这对自己不公平。然而网友们也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有没有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足,而不应归咎于性别呢?当然,不排除确实存在农业类高校可能对男生更为青睐的情况,比如农业专业以后实习时会涉及到下地干活、插秧等问题,说不定男生在体力方面更具优势。



复试的主观感受实在过于强烈,考生所言往往只能听信一半

可是立马有女同学反驳说,如果农业类大学真要从这方面考虑,那为何不直接录取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尤其是那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一边学习,一边就得学着种地、插秧,这样的学生上农业类大学是有基础的,这话听起来虽有些直白,但也有一定道理。

从今年考研各大高校开始复试起,这类事情在网络上被考生抱怨不止一次了。不少考生因被刷下去而无法接受,非要学校给个理由。不过笔者看了很多帖子,确实有一些高分考生被刷,但他们是男生,并非女同学。



可见并非所有学校都将招男生作为第一标准,而且学校也未特意标明男生优先,所以这顶帽子暂时不能扣到学校头上。作为985高校,应该不会格局如此之小。总体来讲,复试是一个主观感受颇为强烈的环节。

不仅考生主观感受强烈,导师在选人的时候往往也会依据那一面之缘。有些导师性格较好,觉得来复试的孩子都不容易,即便考生能力稍差些,可能也会顺带录取了。



不同学校标准不一,考生所言又只是一面之词,确实只能让人半信半疑。有些事情还得等学校发布正式公告,才能判断考生的主观想法是否可信。有时候,个人感情因素确实会使事情受到强烈扭曲,但我们也同情这类考生,希望他们下次选择院校时能明白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