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

几天前,比亚迪旗下仰望U7参数图片)上市。新车为仰望品牌旗下第三款车,有着2秒级的加速,搭载云撵-Z平台,提供插混和纯电动力,指导价62.80万至70.80万,尤其选在小米 SU7 Ultra上市整整一个月后上市,硝烟意味非常浓郁。

仰望U7的磁悬浮

具体产品力方面,仰望U7动力性、舒适性、智能驾驶明显出色,尤其底盘格外优秀。



动力性方面,仰望U7有着1300马力输出,2秒级加速,500千瓦的充电效率,属于屈指可数的少数派。

舒适性配置,电动座椅,真皮覆盖,加热,通风,按摩,记忆,腰托腿托等各种配置都安排上,直接头等舱。当然这些含金量不高,也就是堆配置,谁都能干。

智能驾驶方面,搭载激光雷达,自动泊车、高速领航、城区领航都能实现,智驾进入第一梯队,和理想,小鹏,蔚来等伯仲之间,差别微妙。

底盘方面,仰望U7带来惊喜,优势突出。尤其是搭载四个悬浮电机,实现了对于车轮的垂直控制,从根本上提上了舒适性。



众所周知,车轮的垂直控制是决定操控性和舒适性的根本。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无数品牌车企为了提升车轮垂直控制能力竭尽全力。早期是弹簧悬挂,可惜承载力太低;后来出了工字板悬挂,舒适性太差;后来出现了扭力梁,左右互相影响;再后来出了麦弗逊,属于独立悬挂,相比之前悬挂,实现了轮端独立控制。再后来出现了五连杆和双叉臂,降低了横向侧倾,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电磁悬挂则提升了悬挂的响应速度,减缓了坎坷对于车身的冲击;奔驰的魔毯技术则通过传感器,前瞻性让悬挂提前伸缩适应路面坎坷,是一次技术飞跃。而包括保时捷、奔驰、米拉等团队对于底盘过弯和滤震能力方面的调教,成为征战全球的独门秘技。



当然在比亚迪磁悬浮面前,以上种种都成为过去式。云撵-Z技术再结合易四方,通过独立电机实现了对于车轮的独立控制,相比之前的各种底盘控制,实现新一轮技术革命。尤其反应速度只有10毫秒,只有传统机械悬挂的几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反应精度达到微米级。更重要的是,四个悬浮电机配合驱动电机,实现了四个车轮在纵向、横向以及垂直的自主调节。以至于,在悬浮电机控制下,仰望U7可以实现跳舞、敲木鱼、横向移动等很多特异功能。

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舒适性大幅度提升,路面的沟沟坎坎,可以通过调整车轮高度,使得车身保持平衡;第二操控感大幅度提升,可以随意控制车轮扭矩,降低侧倾和离心力;第三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即便发生爆胎,可以迅速降低车轮高度,弥补轮胎爆胎后的落差,依然保持车身稳定。如此,从本质上提升了车辆产品力。

比亚迪的魔法弹药库

仰望U7的上市,尤其是比亚迪的磁悬浮悬挂在技术方面的突破,令人刮目相看。近年比亚迪在技术方面持续突破,而且在很多核心技术方面,比亚迪一旦领先,友商很难追赶。比如刀片电池,经过不断进化,耐用性,能量密度,安全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已经高度成熟,和友商拉开差距。比如DM超级混动,经过多次迭代,续航能力大幅度提升,能耗大幅度下降,明显处于行业领先。



即便一些之前的技术短板,则被迅速弥补。比如仅仅两年前,比亚迪曾经被认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相对保守,高层对待智能驾驶的态度也很暧昧。但是人家“说是说,做是做”,嘴上说着不重视,实际研发一秒都未停止。不久前天神之眼发布会,直接发布了三大系列的智能驾驶,而且直接装车。现在七八万的秦和入门级别的海豚都搭载L2级智能驾驶,让很多还在想着智驾收费的品牌直接沉默。



事实上,仅仅2025年,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比亚迪已经开启了三个重量级的技术发布会,天神之眼发布会实现了智能驾驶的平权,弥补了比亚迪的智驾短板;灵鸢车载无人机发布会,实现了无人机领域提前卡位;超级e平台发布会直接带来1000V的兆瓦闪充技术,缓解了续航焦虑,一秒两公里的充电成为现实,同时意味着换电模式成为鸡肋。

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比亚迪似乎有一个魔法弹药库,各种新式武器和弹药可以源源不断的拿出来,而且每次都能比上次更先进:超级插混,e平台,兆瓦闪充,刀片电池,云撵,易四方,几乎每个技术系统都足够强悍,而且还不断进化,不断迭代……

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

在源源不断拿出各种新式武器的背后,是比亚迪的本质已经发生改变。很多人以为比亚迪是一家制造企业,是一家工业企业。过去确实是,比亚迪甚至连座椅、气囊和线束都自己生产,生产线的一分一厘都计较。不过那是过去,现在的比亚迪的精力已经从制造转移到研发。过去几年,比亚迪各种新技术新武器井喷一样爆发,背后是比亚迪对于科研的持续投入。

过去十年,比亚迪研发投入甚至超过利润;

10年前的2015年,比亚迪净利润28亿,研发投入37亿;

5年前的2000年,比亚迪净利润42亿,研发投入86亿;

2021年,比亚迪净利润31亿,研发投入超过百亿,达到106亿;

2024年,比亚迪净利润403亿,研发投入542亿,在2023年399亿的基础上强劲增长了36%,这个超过500亿的研发投入不但在国内属于领先,而且超过很多造车新势力的销售额。



现在比亚迪研发人员超过12万人,十年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这是比亚迪最近十年最正确的选择。持续的研发投入,换来技术上的全面突破,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混动技术,智能驾驶,底盘操控等几乎所有领域全面开花。

同时,因为技术上的领先,提升了比亚迪的产品竞争力,续航更长,油耗更低,加速性更好,智能驾驶更先进。产品力的提升,直接促进比亚迪销量提升,在过去5年,比亚迪年销量从50万级别,直接提升到400万级别,2025年或者将超过500万辆。

高端化还需要时间

比亚迪虽然优秀,并非没有缺点和短板,比如刚刚上市的仰望U7,虽然在技术方面足领先,但是销量是否领先存在巨大未知。过去几年,比亚迪虽然在大众层面车型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但是高端品牌仰望在市场认可度并不高,而且原因复杂。



部分原因在于,比亚迪品牌早期的恶劣形象,一直没有被彻底洗刷。至少在2000年之前,也就是比亚迪新能源爆发之前,比亚迪长期就是“价格便宜,产品低劣”的的代表,四万多块钱的比亚迪F3卖了百万辆级别。但是过于低廉的价格,以及过于严厉的成本控制,导致这辆车虽然给比亚迪带来巨大销量,同时也打上低端的标签。

最近几年,比亚迪实现鲤鱼龙跳,完成了新能源革命,销量大幅度增长,同时推出了腾势和仰望等高端品牌,但是毕竟品牌缺乏积淀,之前的历史并不遥远。同时在高端品牌方面,比亚迪过于强调技术先进性,豪华感、高级感和荣誉感反而被淡化。当然比亚迪也是无奈,一方方面技术确实优秀,想要低调都不能;另一方面,豪华和高级感确实需要积淀,比亚迪需要时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只能等待,因为青年消费群体的崛起,帮助比亚迪克服了时间障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雷克萨斯。在20世纪晚期的美国豪车市场,当时是BBA的天下,后来者的雷克萨斯想要超越很难,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的仰慕和对于新生品牌的鄙视根深蒂固。雷克萨斯则直接瞄准没有历史包袱的年轻人,用技术、价格、可靠性俘获了年轻人,在十年时间内超过了BBA。

其实造车新势力同样如此,理想,蔚来,小米,同样瞄准年轻人,取得市场突破。至于中老年群体,虽然也很有钱,但是说服难度太大,代价太高,只能顺其自然,等到青年市场成功,本身说服力就会变得更强。

所以,即便仰望品牌的技术足够优秀,却不一定在市场迅速取得突破。即便如此,因为青年消费群体的崛起,我们依然可以对于仰望U7予以更大期待和希望。更大理由在于,比亚迪拥有一个魔法弹药库,这个魔法弹药库的强大威力,可以帮助仰望建立技术优势,而技术和性能优势一旦建立,就容易形成超过友商的战斗力。

当然,这一切逗需要时间,我们也将继续等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