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stad剖析美国对伊朗最新一轮制裁
【rigzone网4月1日报道】
美国对伊朗的最新一轮制裁标志着其收紧对德黑兰政府经济绞索的决心日益增强。
能源咨询公司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上周在官网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若制裁范围扩大......其影响将远超伊朗本土,可能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并对能源市场造成冲击"。该机构强调,尽管尚未达到"极限施压"状态(即伊朗石油出口从每日150万桶骤降至接近零),但华盛顿正加大力度推动伊朗重返谈判桌以达成新核协议。
然而,睿咨得警告称,持续加码的压力可能推高油价,这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就职演说中提出的"降低能源成本以对抗通胀"目标相悖。报告显示,伊朗几乎所有原油出口均流向中国,并指出若要实现有效"极限施压",需获得中国政府的合作。
关于制裁能否迫使伊朗谈判,睿咨得认为效果仍存疑。其分析指出,若伊朗持续无动于衷,美国可能出台更多制裁措施。报告同时强调,特朗普政府通过制裁释放的明确信号,旨在向伊朗表明其升级施压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欧佩克+(OPEC+)的增产决定可能影响美国对伊"极限施压"策略。睿咨得指出,近期油价下跌(部分源于欧佩克+增产)或为美国实施更严厉制裁创造有利环境。数据显示,伊朗1月原油出口量飙升至近150万桶/日,创2024年5月以来新高,这或表明德黑兰已预见到美国即将加大压力。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大宗商品首席分析师比约恩·谢尔德罗普(Bjarne Schieldrop)在3月21日发给Rigzone的报告中指出,若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中断,将为其他欧佩克+成员国"解决问题"。他表示,特朗普的目标可能并非将伊朗石油逐出市场,而是迫使伊朗就核计划重返谈判桌。但若此举失败,更多制裁导致伊朗石油出口流失,将缓解欧佩克+当前约500万至600万桶/日的巨大闲置产能压力。谢尔德罗普强调,即使伊朗石油完全退出市场,全球石油供应仍可满足需求。
Rigzone已联系白宫、特朗普过渡团队、伊朗外交部及中国国务院,就睿咨得报告置评;同时就SEB报告向上述机构及欧佩克寻求回应,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白宫2月4日发布的情况说明书显示,特朗普签署了《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恢复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的极限施压"。该文件要求财政部长对伊朗实施最大经济压力,包括制裁违反现有制裁的实体;国务卿将调整或撤销现有制裁豁免,并与财政部合作推动将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的行动。
欧佩克官网3月3日声明称,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将从4月起逐步取消每日220万桶的减产措施。这一决定可能影响美国对伊制裁的市场影响评估,尤其是在平衡油价稳定与地缘政治目标之间的政策考量。
翻译:郭家晶(微信部)
审校:范永平(微信部)
编辑:郭家晶(微信部)
注: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号|能源舆情
新浪微博|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