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的小米汽车,因为一起严重事故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省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撞击中央隔离带的新泽西护栏后起火燃烧,导致车内驾驶员和两名乘客不幸遇难。
据悉三人均为在校大学生,此行是从武汉到安徽参加考试。
据网络流出的聊天记录和相关视频,一名自称遇难者男友的网友表示,事故车辆系标准版小米SU7,不配备激光雷达,仅支持基础的高速领航辅助。
他描述称,事故发生时车辆起火迅速,三名乘员无法逃出车外,外部施救者也无法及时破窗施救,导致悲剧发生。
从网络上曝光的事故现场照片显示,事故车辆损毁严重,车辆前挡风玻璃、四扇车窗玻璃、车顶玻璃已经全部烧毁,仅剩烧毁后的金属车架。
从照片上判断,起火点应该位于车辆前部,火势由车头向车尾快速蔓延,前排座舱几乎完全被烧毁。
4月1日12时46分,小米公司对此发布声明称:“事故发生前,该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公司发言人也披露了目前所知的车辆数据摘要。
不过,小米在声明中并未提及外界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关于此次事故的部分关键细节仍然缺失。
比如,车辆撞击后为什么会起火?车辆在碰撞后多久发生起火,车上人员是否有时间尝试离车逃生?
以及事故后车门车锁是否能正常开启?车辆在碰撞前为何没有触发AEB?NOA从发出预警到发生碰撞时间是否太短?
这些都是事故发生后车内人员能否保命的关键细节,小米汽车以及雷军都不应对此沉默。作为小米品牌的第一代言人和流量明星,外界也在呼吁雷军尽快回应质疑。
截至目前,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并未对此次事故进行公开回应。他在3月31日发布7条微博后,未再更新。
如果能更早识别风险并主动避险,是否有可能避免悲剧?
毕竟小米SU7曾高调宣传过相关的安全配置。
在电池方面,小米SU7发布时曾宣称电池技术经过了包含碰撞、挤压、火烧在内的1050项安全标准测试,这些测试项目数是国家标准的20倍。
官方资料显示,小米汽车上电池电芯倒置,不是简单的结构上下颠倒,而是结构、工艺和导电材料的全面重新设计。
小米宣称这一技术可以在发生电池热失控等极端情况下,可以保证电芯产生的高压高温气流通过泄压阀沿底部排气通道快速向下释放热量和压力,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上方乘员舱的安全。
尽管如此,事故车辆起火燃烧的程度依然触目惊心。
关于车门,小米用户手册显示:“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您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
小米客服人员在回应询问时也表示,小米SU7 车门配备了机械应急解锁装置,位于车门内饰板下方的储物格位置,即便车辆电池受损,乘员仍可通过拉动应急拉手解锁车门。
不过,不同于传统燃油车门把手设计是通过拉动拉线再带动锁块的机械结构,小米SU7的门拉手是靠电机带动锁机完成车门开启动作,轻触开关隐藏在拉手中,以此还原常规机械拉车门的动作。这就可能出现,若车辆发生剧烈碰撞,蓄电池出现断开或故障,车门或因缺电没有办法解锁。
在AEB方面,小米曾在此前的宣传材料中,展示过小米SU7的AEB在夜间120km/h遇静止故障车紧急刹停的功能。
而此次事故车辆在碰撞前的时速在低于120km/h情况下,仍然未触发AEB。
从小米披露的车辆数据可以发现,事故车辆于22:27:17激活NOA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时速稳定在116km/h。22:44:24,系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并启动自动减速程序,车速从116km/h逐步降至碰撞前的97km/h。22:44:25,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左转22.0625度并施加31%制动踏板力度,随后在22:44:26调整方向并加大制动至38%,但车辆仍在22:44:26-28之间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由此可以发现,从NOA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车辆后发生碰撞,过程只有1-3秒的时间。
对此,家属也提出了质疑,“当时的情况,谁能2秒钟反应出这个事态来?2秒钟之内谁能立马切换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事故车辆为标准版 SU7,不配备激光雷达,仅依赖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进行环境感知,其在夜间和复杂工地灯光条件下的识别能力是否存在技术短板。
智驾也成为此次事故外界质疑最多的地方。事实上,小米披露的数据显示,NOA系统在碰撞前已多次发出预警,包括22:28:17的轻度分心报警、22:36:48的脱手预警提示及22:44:24的障碍物风险提示。
小米SU7的用户手册,也写明“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如此严重的事故也再次给车企的智驾宣传敲响警钟。
在如今“全民智驾”“智驾平权”的浪潮中,车企在宣传智驾有多厉害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人机共驾的安全教育,毕竟在目前法规允许的高阶智驾范围内,驾驶者本人依然是驾驶的首要责任人。
受此事故影响,小米集团4月1日股价下跌5.49%,收盘时跌至46.5港元,创下2月18日以来的新低,较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下跌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