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

有一位令人怀念的人物。

他曾经因为与潘长江合作春晚而声名鹊起,

之后又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二哥”形象,

每每想起都会让人忍俊不禁。

令人唏嘘的是,他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



作者-韩 编辑-韩

01

1992年春晚选拔演员时,郭昶幸运地被选中,

和潘长江共同出演了《草台班子》这个小品。

这出节目非常精彩,他用一口地道的粤语,

搭配潘长江的东北腔调,南北风格碰撞,

却意外地配合得极为默契。



观众们看得开怀不已,电视前笑声不断。

那晚,郭昶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瘦高个子,

站在潘长江旁边,就像一个大哥哥带着小弟弟玩耍。



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舞台,

也是他事业的一个高峰时刻。

演出结束后,潘长江还想邀请他长期合作,

但他婉拒了,觉得广东才是自己的根基,不愿在北京争抢资源。



回到广东后,他继续接拍影视剧,

整个1990年代参演了不少本地剧,名气逐渐提升。

2000年,广东电视台筹备《外来媳妇本地郎》时,

导演陆晓光一眼就相中了他,

安排他饰演康家二哥康祈宗。



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康祈宗表面吝啬,

但内心善良,郭昶演绎得栩栩如生,

连细微的表情都充满戏感。

该剧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

从十几点涨到了四十点,深受广东广西观众喜爱。



他还幽默地说,如果收视率突破四十点,

他就裸跑庆祝,结果真的破了纪录,他也兑现承诺,

只穿内裤在电视台跑了一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部剧大火后,郭昶成为了广东家喻户晓的人物。



康祈宗这个角色深入民心,

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二哥”。

他在剧中用左手吃饭,叫爸妈“老豆老母”,

这些细节都成为观众难以忘怀的记忆。



后来剧组让他出演《柴米新人类》中的风流主任,

尽管戏份不多,但他依然演绎得有滋有味,

让人印象深刻。

拍摄期间,他特别敬业,即使身体不适,

也从不拖延进度,导演称赞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2003年,他被诊断出患病,

但仍坚持参与《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拍摄工作。



剧组见他状态不佳,便调整了剧情,

让康祈宗外出做生意,先去河南,

接着到英国,最后甚至去了伊拉克开餐馆,

戏份逐渐减少。

他拍摄最后一场戏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

但仍然咬牙坚持。



2006年他去世后,剧组找来周晓滨接替他饰演新二哥,

但观众并不买账,认为新二哥少了味道,

就连用右手吃饭都觉得别扭。

2009年,周晓滨选择退出,

剧中则称康祈宗去了天堂岛。

2019年,剧里正式交代康祈宗去世,

还立了一座郭昶的雕像,以此告别。



02

郭昶于1956年出生在辽宁沈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北风呼啸,家里几乎没有取暖设施。

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工人,生活十分拮据。

小时候,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父母感情不合,

经常大声争吵,邻居都能听见。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并没有因此消沉,

而是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在他十岁那年,父母最终离婚,

母亲带着他收拾行李,离开了沈阳,搬到了广州



当时的广州对他来说完全陌生,

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满街的粤语叽里咕噜,

他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异乡人。



母亲在广州找到一份杂工的工作,

每天早出晚归,郭昶看着她累得直不起腰,

心里十分难受。

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

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他需要尽快出来工作赚钱。



他在黄埔区的红卫汽车制造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每天和零件、油污打交道,

手上沾满了黑乎乎的机油,晚上回家倒头就睡。

那时的他,身材瘦高,皮肤黝黑,

这是阳光留下的痕迹。

他干活麻利迅速,手脚灵活,

厂里的同事都很喜欢他。



但时间久了,他心里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好像生活不该就这么平淡无奇。

后来,命运给了他一次机会。

广州工人业余文工团正在招人,

他不知哪来的勇气,跑去试了一下。



他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就出来谋生,

但天生有一种幽默感,站在台上随便说几句,

台下观众就笑得前仰后合。

就这样,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文工团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他在这里如鱼得水,格外自在。

没多久,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团里的骨干成员,

带领团队四处演出,虽然忙碌,但他乐此不疲。



随后,他的目光放得更远了,

不想一辈子困在业余文工团。

1980年代初,广东电台招聘人员,他鼓起勇气报了名。

当时他底子薄,试用期三个月,差点被淘汰。



多亏同事看中他的踏实勤奋,为他说了好话,

他才得以留下。

他先是在《农村天地》栏目担任编辑,

每天扛着设备到农村采访,风吹日晒,熬夜写稿。



后来又投身儿童节目的主持工作,

即使嗓子喊哑也不觉得累。

那时候的他,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心里更加踏实。

其实郭昶进入影视圈纯属偶然。



1984年,广东电视台拍摄喜剧《特殊情况》时,

正好缺一名饰演小偷的演员。

有人推荐了他,说他身材瘦高,

模样有趣,非常适合。

导演一见,觉得他眼神灵动,便让他试镜。



他的表演自然流畅,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深得导演喜爱。

从此,他正式踏入电视圈。



之后,他陆续参演了几部剧,

像《万花筒》《宝贝老公娇娇妻》《情满珠江》等。

虽然戏份都不算重,但他表演极其认真,

逐渐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03

也许是天妒英才,2003年郭昶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

查出胃癌,已经是三期。

他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还摘掉了一个肾,

住院半年才勉强出院。

医生建议他进行六次化疗,他只完成了五次,实在承受不了。



他患病的消息一直隐瞒着,怕别人担心。

出院后,他依然带病坚持拍戏。

2006年初,在《外来媳妇本地郎》千集庆典上,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那天,他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却依然笑容满面,向大家挥手告别。

不久之后,6月14日,他在广东省中医院离世,年仅50岁。



消息传出后,观众们都震惊了,

谁也没想到那个带来欢笑的人就这么离开了。

郭昶临终时是由妻子和女儿陪伴的。

他和妻子潘洁因戏结缘。

当时潘洁是一名普通护士,后来因为工作不顺转行做了演员。

两人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家酒吧,郭昶对她一见钟情。



那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经常没戏拍就去做兼职贴补家用。

潘洁不仅没有嫌弃他,反而一直鼓励他,

告诉他有才华的人总会发光。



郭昶深受感动,决心要好好对待她。

婚后,他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

2000年初,他们一起主演了古装剧《陈梦吉传奇》,

剧中扮演夫妻,戏外也恩爱有加。



这部剧虽然不是大制作,但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观众看起来都觉得舒服。

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女儿,郭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庭上,

每天拍完戏就回家陪伴妻女,

朋友聚会时他也总是主动买单,为人仗义。



潘洁性格温和,家里的大小事都听他的,

但在大事上也有自己的主张,两人互补得很完美。

2003年郭昶被确诊患有胃癌后,

潘洁始终陪在他身边。

手术后他在医院躺了半年,她每天都去医院送饭,

晚上守在床边,连护士都被她的执着所感动。



他出院后,她劝他少拍戏,

可他闲不住,总说不能辜负观众。

她知道郭昶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

后来她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再也没有想过再婚。



04

郭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东西很多。

从沈阳到广州,他从一名普通工人走上春晚舞台,

再到成为广东观众心中的“二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他离开18年了,但提起他,很多人还是会微笑。



当年他虽然一时走红,却没有太多光环,

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成为许多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他的故事虽不复杂,却给人温暖而真实的感受。



信息来源:1、"阿宗"正式告别《外来媳妇》 剧组忆郭昶齐飙泪:新浪网2、1992年春晚小品《草台班子》表演:郭昶、黎舒兰、潘长江:央视网3、11这部播了22年的电视剧,清明时期让人哭成泪人:珠江频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