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
有一位令人怀念的人物。
他曾经因为与潘长江合作春晚而声名鹊起,
之后又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二哥”形象,
每每想起都会让人忍俊不禁。
令人唏嘘的是,他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
作者-韩 编辑-韩
01
1992年春晚选拔演员时,郭昶幸运地被选中,
和潘长江共同出演了《草台班子》这个小品。
这出节目非常精彩,他用一口地道的粤语,
搭配潘长江的东北腔调,南北风格碰撞,
却意外地配合得极为默契。
观众们看得开怀不已,电视前笑声不断。
那晚,郭昶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瘦高个子,
站在潘长江旁边,就像一个大哥哥带着小弟弟玩耍。
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舞台,
也是他事业的一个高峰时刻。
演出结束后,潘长江还想邀请他长期合作,
但他婉拒了,觉得广东才是自己的根基,不愿在北京争抢资源。
回到广东后,他继续接拍影视剧,
整个1990年代参演了不少本地剧,名气逐渐提升。
2000年,广东电视台筹备《外来媳妇本地郎》时,
导演陆晓光一眼就相中了他,
安排他饰演康家二哥康祈宗。
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康祈宗表面吝啬,
但内心善良,郭昶演绎得栩栩如生,
连细微的表情都充满戏感。
该剧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
从十几点涨到了四十点,深受广东广西观众喜爱。
他还幽默地说,如果收视率突破四十点,
他就裸跑庆祝,结果真的破了纪录,他也兑现承诺,
只穿内裤在电视台跑了一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部剧大火后,郭昶成为了广东家喻户晓的人物。
康祈宗这个角色深入民心,
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二哥”。
他在剧中用左手吃饭,叫爸妈“老豆老母”,
这些细节都成为观众难以忘怀的记忆。
后来剧组让他出演《柴米新人类》中的风流主任,
尽管戏份不多,但他依然演绎得有滋有味,
让人印象深刻。
拍摄期间,他特别敬业,即使身体不适,
也从不拖延进度,导演称赞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2003年,他被诊断出患病,
但仍坚持参与《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拍摄工作。
剧组见他状态不佳,便调整了剧情,
让康祈宗外出做生意,先去河南,
接着到英国,最后甚至去了伊拉克开餐馆,
戏份逐渐减少。
他拍摄最后一场戏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
但仍然咬牙坚持。
2006年他去世后,剧组找来周晓滨接替他饰演新二哥,
但观众并不买账,认为新二哥少了味道,
就连用右手吃饭都觉得别扭。
2009年,周晓滨选择退出,
剧中则称康祈宗去了天堂岛。
2019年,剧里正式交代康祈宗去世,
还立了一座郭昶的雕像,以此告别。
02
郭昶于1956年出生在辽宁沈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北风呼啸,家里几乎没有取暖设施。
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工人,生活十分拮据。
小时候,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父母感情不合,
经常大声争吵,邻居都能听见。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并没有因此消沉,
而是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在他十岁那年,父母最终离婚,
母亲带着他收拾行李,离开了沈阳,搬到了广州。
当时的广州对他来说完全陌生,
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满街的粤语叽里咕噜,
他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异乡人。
母亲在广州找到一份杂工的工作,
每天早出晚归,郭昶看着她累得直不起腰,
心里十分难受。
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
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他需要尽快出来工作赚钱。
他在黄埔区的红卫汽车制造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每天和零件、油污打交道,
手上沾满了黑乎乎的机油,晚上回家倒头就睡。
那时的他,身材瘦高,皮肤黝黑,
这是阳光留下的痕迹。
他干活麻利迅速,手脚灵活,
厂里的同事都很喜欢他。
但时间久了,他心里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好像生活不该就这么平淡无奇。
后来,命运给了他一次机会。
广州工人业余文工团正在招人,
他不知哪来的勇气,跑去试了一下。
他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就出来谋生,
但天生有一种幽默感,站在台上随便说几句,
台下观众就笑得前仰后合。
就这样,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文工团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他在这里如鱼得水,格外自在。
没多久,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团里的骨干成员,
带领团队四处演出,虽然忙碌,但他乐此不疲。
随后,他的目光放得更远了,
不想一辈子困在业余文工团。
1980年代初,广东电台招聘人员,他鼓起勇气报了名。
当时他底子薄,试用期三个月,差点被淘汰。
多亏同事看中他的踏实勤奋,为他说了好话,
他才得以留下。
他先是在《农村天地》栏目担任编辑,
每天扛着设备到农村采访,风吹日晒,熬夜写稿。
后来又投身儿童节目的主持工作,
即使嗓子喊哑也不觉得累。
那时候的他,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心里更加踏实。
其实郭昶进入影视圈纯属偶然。
1984年,广东电视台拍摄喜剧《特殊情况》时,
正好缺一名饰演小偷的演员。
有人推荐了他,说他身材瘦高,
模样有趣,非常适合。
导演一见,觉得他眼神灵动,便让他试镜。
他的表演自然流畅,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深得导演喜爱。
从此,他正式踏入电视圈。
之后,他陆续参演了几部剧,
像《万花筒》《宝贝老公娇娇妻》《情满珠江》等。
虽然戏份都不算重,但他表演极其认真,
逐渐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03
也许是天妒英才,2003年郭昶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
查出胃癌,已经是三期。
他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还摘掉了一个肾,
住院半年才勉强出院。
医生建议他进行六次化疗,他只完成了五次,实在承受不了。
他患病的消息一直隐瞒着,怕别人担心。
出院后,他依然带病坚持拍戏。
2006年初,在《外来媳妇本地郎》千集庆典上,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那天,他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却依然笑容满面,向大家挥手告别。
不久之后,6月14日,他在广东省中医院离世,年仅50岁。
消息传出后,观众们都震惊了,
谁也没想到那个带来欢笑的人就这么离开了。
郭昶临终时是由妻子和女儿陪伴的。
他和妻子潘洁因戏结缘。
当时潘洁是一名普通护士,后来因为工作不顺转行做了演员。
两人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家酒吧,郭昶对她一见钟情。
那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经常没戏拍就去做兼职贴补家用。
潘洁不仅没有嫌弃他,反而一直鼓励他,
告诉他有才华的人总会发光。
郭昶深受感动,决心要好好对待她。
婚后,他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
2000年初,他们一起主演了古装剧《陈梦吉传奇》,
剧中扮演夫妻,戏外也恩爱有加。
这部剧虽然不是大制作,但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观众看起来都觉得舒服。
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女儿,郭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庭上,
每天拍完戏就回家陪伴妻女,
朋友聚会时他也总是主动买单,为人仗义。
潘洁性格温和,家里的大小事都听他的,
但在大事上也有自己的主张,两人互补得很完美。
2003年郭昶被确诊患有胃癌后,
潘洁始终陪在他身边。
手术后他在医院躺了半年,她每天都去医院送饭,
晚上守在床边,连护士都被她的执着所感动。
他出院后,她劝他少拍戏,
可他闲不住,总说不能辜负观众。
她知道郭昶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
后来她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再也没有想过再婚。
04
郭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东西很多。
从沈阳到广州,他从一名普通工人走上春晚舞台,
再到成为广东观众心中的“二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他离开18年了,但提起他,很多人还是会微笑。
当年他虽然一时走红,却没有太多光环,
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成为许多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他的故事虽不复杂,却给人温暖而真实的感受。
信息来源:1、"阿宗"正式告别《外来媳妇》 剧组忆郭昶齐飙泪:新浪网2、1992年春晚小品《草台班子》表演:郭昶、黎舒兰、潘长江:央视网3、11这部播了22年的电视剧,清明时期让人哭成泪人:珠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