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精神不朽长征丰碑永存

——纪念父亲参加红军90周年

■ 王建辉

“红军血战千佛山,至今未忘过北川”。开国将军魏传统的悲壮诗句将我的思绪带回到90年前的家乡北川。1935年4月,我的父亲王世明在家乡北川参加了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与战火的洗礼,他成为了一名光荣而意志坚强的革命军人。


父亲:王世明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北川明水沟 走出的红军战士

1920年6月1日,我的父亲王世明出生在四川北川马槽的明头村。父亲年幼家境贫寒,我记着父亲生前在回忆自己幼年时的家境时是这样说的“我的父亲叫王成贵,贫苦农民,母亲叫蹇珍琴,农家妇女,全家靠租种地主的地维持生活。父母生养过十个孩子,由于生活贫苦,九个孩子或病或饥饿而夭折,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我7岁就给地主放牛,每天还要去山上给地主砍柴,砍的柴少了,地主就不给饭吃……。有一年家乡遭遇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因为给地主交不起粮食,地主收回了我们租种的地。没有了生活来源,母亲被迫带着我来到了包包上村我姨娘家……。”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指挥的红军来到了北川,解放了父亲的家乡马槽。看到背着枪的红军,老百姓开始不知是自己的队伍,不少人很是害怕,父亲跟着几个年轻人跑到山上躲了起来。红军解放马槽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不仅把地主的浮财分给穷苦百姓,还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动员穷人参加红军;看到这一切,我的爷爷奶奶觉得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爷爷就到山上把我父亲找了回来,两位老人送他参加了红军。至今我还珍藏着父亲档案里“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的复印页,上面第一栏是这样写的“1935.4,於四川省北川縣民水溝村自动参军”(那个年代组织上填写档案履历的人在填写时用了繁体字“縣”,而“民水溝”即现在的“明水沟”)。从此,还未满15岁的父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而随后爬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和战火硝烟的洗礼,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1976年父亲王世明在坝底与家乡亲人合影

长征中刻骨铭心的经历他永生不忘

父亲参军后先被编入了红军游击队。当时,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千佛山战役,父亲所在的游击队接受了为千佛山红军送给养的任务。海拔2900多米的千佛山位于北川、安县和茂县交界处,虽然山路崎岖陡峭,但他和队员们坚持将粮食等送到了千佛山上的指定地点。不久,父亲被编入了红4方面军31军93师医院做看护员。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坚决要求下连队,组织上随即将他调入93师271团特务连。下连后,父亲遇到了两位亲如兄长的人,一位是1933年参加红军的广元籍班长赵良明,另一位是1929年从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根据地参加革命的连长印成真。父亲生前说,分到连队不久,部队就开始了长征。一想到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亲人,自己的情绪波动起来。班长赵良明了解到这些,就主动给我父亲讲革命道理,并在生活中照顾帮助他。在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时,看到有的战友由于氧气稀薄而体力不支,坐下去就起不来的情景,父亲很是恐惧,自己的腿似乎也迈不开了。班长看到后大声对我父亲喊道“小王,千万不能坐下,要往前看,一直向前走”。


▲父亲履历中参加红军及入党的记载

父亲后来说,正是有了班长及时的提醒,他才鼓起勇气,一鼓作气翻越了被称为“神山”的夹金山。如果说翻越雪山时是班长及时帮助了我父亲,那么过草地时连长印成真则是“挤出”自己的粮食救了他。父亲说,过草地前上级给每个人分了几斤生麦子作为过草地的口粮,但不允许个人随便吃,连长说如果随便吃的话不等走出草地粮食就吃完了。在距出草地还有三、四天的路程时,父亲不慎丢失了自己所剩的粮食,看着茫茫草地,父亲绝望的哭了起来。连长知道此事后,对我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父亲知道连长和战士分的粮食一样多,不忍心再分食连长的粮食,可印连长不容分说,命令我父亲跟着他。从那天起,每到宿营地,连长就从挎包里掏出一只小酒杯,再从自己的粮袋里舀一酒杯麦子,倒在我父亲的小洋瓷碗里,让我父亲再找点野菜煮一下吃。就这样,靠着连长“挤出”的粮食,我父亲才活着走出了草地。不幸的是,部队刚走出草地就与堵截他们的国民党部队遭遇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印连长不幸牺牲。看着牺牲了的印连长,想起不久前过草地时连长“挤出”粮食救自己的情景,我父亲痛哭不已。父亲说,这位爱兵如子的连长,就这样倒在了长征即将胜利的路上。


▲红军过草地 网络配图

“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是我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经历”

1936年10月,历经千难万险,父亲和战友们终于走完了万里长征,与一、二方面军会师于陕甘宁根据地。

作为一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不论是在随后而来残酷的抗日战争,还是在炮火连天解放战争中,也不管他是名普通的战士,还是成为了一名部队的指挥员,父亲始终跟党走,听党的话,即使在战斗中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也从未退缩。解放后,父亲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讲条件和待遇;从1950年到1980年,30年里父亲转战于大江南北,无论是在北京总部机关还是在大西北的秦岭山上,他都始终如一,带领指战员很好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1980年父亲离休后,始终保持着老红军本色。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撰写革命回忆文章,传承红色基因。他加入了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去工厂学校,下基层部队,为年轻的一代作传统报告,讲述红军的故事。每逢“五四”青年节或“七一”党的生日等重要节点,他总会出现青年学子和基层官兵中。那些年,作为西安组织传统教育地点的新城广场和古城墙上,都留下了父亲——一位老红军的足迹。为表彰父亲热心下一代工作的付出,2001年11月,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给父亲颁发了“热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奖章”。

父亲走后,我在他的回忆文章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句“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是我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经历”。我想,这就是父亲,一位经历了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在任何条件下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最后诠释。


▲我和父亲1980年在甘肃武威的合影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可打开链接)

作者简介

王建辉,1960年出生于北京,籍贯四川北川,羌族。1979年入伍,1984年退役,中共正式党员。退休前在航空工业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公司工作,任公司老干办主任。文学爱好者,从2003年起在《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和《中国航空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作品。其父王世明,1935年4月在老家北川参加红军,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军职离休干部,2001年6月于西安去世。

关注我们,及时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点赞右角小花花让更多人看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