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缅甸地震,中国都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与中国相比,特朗普的承诺又为什么没有落到实处呢?



最近几天,缅甸遭受7.9级大地震的消息吸引了舆论的关注。在地震发生后,缅甸国内的情况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向全世界发出了援助请求。那么,作为缅甸的邻居,灾情当前,中国是如何做的呢?

按照媒体的报道,在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中国的数支救援队就进入震中地区,开启救援工作。从坍塌的废墟中,一次次救出了幸存的民众。除此之外,中国向缅甸捐助的大约一亿元的物资也已经到位。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中方是第一个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力量。这说明了对于遭受灾难的邻居,中方的帮助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在中方这里,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个,就是中方救援队抵达缅甸乘坐的是两架运-20飞机。这说明中国国产运输机的性能经得住考验。更重要的是,中国还紧急变轨了14颗卫星来拍摄灾区图片,让外界了解灾区状况。



这次缅甸救援,说明了两点。

第一点,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承担责任这一块,没有打一点折扣。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国责任感,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身体力行”。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发布相关立场文件,得到了多数国家的高度评价。在联合国,中国为了巴勒斯坦问题和乌克兰问题,同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据理力争。在欠发达的地区,中国为了帮助他们发展,无偿援建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往往都是第一个冲向灾区进行救援工作的“逆行者”。而且,有的时候中国还是不计前嫌提供帮助。这样的举动,这样的心胸,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第二点,这次救援,说明了中国是值得所有国家信赖的朋友。作为缅甸的“邻居”,中国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而且,这次中国派出的救援队中,不仅有前往缅甸的,还有前往泰国的。在中国这里,你拿我当朋友,那中国也会以礼待之。平时,或许大家相互往来,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关键时刻,中国式“雪中送炭”会让他们觉得,中国这个朋友值得交。所以,中国这次救援的过程,也向全世界诠释了中缅友谊。中国在赢得全世界赞誉的同时,也会为自己赢来更多的朋友。所以,一些中国的“邻居”该醒醒了,中国是朋友,不是对手。如果轻信某些国家的谣言,坚持对抗中国的话,终有一天会后悔的。



对于中国救援队的到来,缅甸民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叮嘱救援队注意安全的同时,也感谢救援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有的缅甸民众直言中国“永远是缅甸最可靠的邻居”。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还专程赴医院慰问中国救援队成员,感谢他们提供的帮助。可以说,敏昂莱在迎来中方强援之后,缅甸的灾情迅速出现反转。

在中方救援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一贯喜欢向中方泼脏水的美国在干嘛呢?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向缅甸提供帮助,但结果呢?美国国际开发署表示,由于人手不够和资金短缺,暂时没有向缅甸提供援助的能力。也就是说,特朗普说了一句冠冕堂皇的“废话”。国际开发署的表态,就是在“报复”特朗普,“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就是这样的结果。对于缅甸救援,美国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口惠而实不至”。不过,美国这个时候也并没有闲着,短短24小时,特朗普不仅向伊朗发出威胁,不签新的核协议就会对其轰炸和征收“二级关税”,还逼着普京同意停战谈判条件。除此之外,美防长访问日本,鼓吹“中国威胁论”,要日本一起对抗中国。



从中美对缅甸地震的做法能够看出,大国担当这四个字,不同的大国表现出来的格局是大不一样的。中美对比下来,高下立判。这种情况让特朗普非常尴尬,而且,这样的尴尬或许会持续到特朗普的任期结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