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期,法国外长巴罗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中国之行,乘坐专机离开上海。此次访问成果显著,法方收获颇丰,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这一事件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难以淡定。
法国外长巴罗在上海的行程紧凑且富有成效。他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深化中法各层级往来,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入交换意见。巴罗明确表示,法方期待以此次访问为契机,密切友好城市交往,增进中法友好,进一步增加各领域互利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因美国一些政策而波谲云诡之际,法国积极与中国加强沟通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朗普(资料图)
从经济层面来看,法国在经贸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挥舞“关税大棒”,肆意对全球经贸合作伙伴征税,使得全球贸易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法国作为欧洲重要经济体,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如今,法国又面临着“关税战”的考验,其干邑行业出口就深受影响。据巴罗透露,说服中方延长干邑反倾销调查周期的目标已基本达成,有很大概率出现反倾销调查时限再延长三个月的情况。虽然这不足以完全解除法国干邑行业面临的出口困境,但无疑是中法两国解决贸易纠纷的重要一步。这一成果的取得,彰显了中法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问题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时的灵活性与建设性。
在政治外交方面,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致力于提升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推动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前马克龙访华,与中国国家元首在北京、广州两地进行友好深入、高质量的交流,达成一系列战略共识,为中法在双边、中欧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指明方向。双方同意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挑战上,中法也将携手共进。
马克龙(资料图)
这些合作共识的达成,不仅有利于中法两国自身发展,也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注入了稳定性因素。法国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其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在复杂国际格局中做出的明智选择。它既可以借助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发展活力推动本国经济,又能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协调立场,增强自身话语权。
然而,法国在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国内部分势力的关注。特朗普在其执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在贸易等领域与欧洲盟友也时有摩擦。此次法国外长访华取得积极成果,马克龙在对华合作上有所斩获,让特朗普坐不住了。特朗普一直秉持着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理念,他认为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主张对包括中国、欧洲在内的诸多贸易伙伴采取强硬措施。法国与中国加强合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导权,打乱特朗普设想中的美国贸易布局。
此外,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特朗普期望美国能绝对主导国际事务,对欧洲盟友与其他大国发展密切关系持有疑虑。他担心法国与中国走近,会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更加多元化,不再完全紧跟美国步伐。从过往特朗普对欧洲的态度来看,他多次指责欧洲盟友在北约军费分摊等问题上“占美国便宜”,对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相对独立的态度也多有不满。此次法国在外交、经贸上与中国积极互动,自然会触动特朗普敏感的神经。
马克龙(资料图)
对于法国而言,在与中国加强合作的道路上,也需保持清醒认识。虽然中方展现出极大的合作诚意,如延长干邑反倾销调查周期,但法国也应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积极回应。例如,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等问题上,法国需要权衡自身利益与中欧合作大局,用实际行动证明其是中国的合作伙伴,而非盲目跟风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发展。只有这样,中法经贸合作才能持续深入推进,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才能更加稳固。
中法关系的积极发展,是国际形势演变下的必然趋势。法国外长访华成果为两国合作注入新动力,而马克龙政府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引发特朗普的关注与不安,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性。未来,法国如何在中美之间平衡外交关系,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