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36 开的第 730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528 字,读完大概需要 4 分钟


四月的第一天

大家春天的第一杯奶茶

都安排上了吗?

且慢,先别急着吨吨吨

每天下午三点

如果你还在靠快乐水、果汁

奶茶、咖啡加糖续命

那可要小心了

这些看似幸福甜蜜的饮料

可能正悄悄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

会显著增加 2 型糖尿病

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可说了

含糖量超过 5%的饮料

统统算作含糖饮料!

什么鲜榨果汁啊

奶昔、能量饮料

还有加糖的茶/咖啡…

简直都是甜蜜暴击

而至于人工甜味饮料

如果你把它当成健康救星

那就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研究表明

它们可是甜蜜陷阱


虽然含糖饮料和癌症之间的

实锤关系还在研究中

但它们之间那

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联系

也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毕竟,肥胖是很多癌症的帮凶

而含糖饮料又是体重飙升的加速器

emmmmmm

细思极恐


为了搞清楚这背后的真相

法国的研究人员可是下了血本

他们花了近 10 年时间

在 2009 年-2017 年间

对十万多名平均年龄为 42.2 岁的志愿者

进行了追踪随访

记录了他们日常的含糖饮料消费量

然后通过一种很厉害的风险模型

评估了这种消费

分别与乳腺癌、前列腺癌

以及结直肠癌之间的风险关联

并把相关文献发表在了 BMJ 上


随访结果发现

含糖饮料的消费

与总体癌症风险、乳腺癌风险

都呈现正相关

这个含糖饮料

咱要不还是戒了吧


说起来这几年

「抗糖化」养生确实非常流行

有些明星分享自己的「驻颜术」

表示冻龄秘诀就是:抗糖

除了不吃精加工面食和甜品

还要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蔬菜


BBC 有一部纪录片

就专门讲了过量摄入糖的危害

表示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会使人寿命缩短

还会加速皮肤衰老

而且

摄入太多的糖

不仅容易变老

还容易长痘!


而抗糖主要抗的是

「糖化」

全称叫作「非酶糖化反应」

指还原糖(如葡萄糖)

在没有酶催化情况下

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

在经过缓慢的反应后

最终生成一系列的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AGEs)的过程

这些 AGEs 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它们会搞垮我们的肌肤和身体

让皮肤长皱纹、失去光泽

以及暗黄长斑…

简直是衰老加速器!

也难怪商家们要抓住机会

大肆宣传「抗糖化」的概念

各种抗糖丸、抗糖化妆品

都应运而生


但是!重点来了!

糖化反应通常发生在皮肤的真皮层

而护肤品主要作用在表皮层

所以想靠护肤品来实现

真正「抗糖化」

难度系数五颗星!

说实在的

那些吹上天的抗糖面膜

可能还不如你少喝杯奶茶实在

至于抗糖丸嘛…

它里面含有的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理论上来说

确实可以

帮助减少 AGEs 的形成

但目前科学研究还不够充分

很多产品的宣传

可能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

过度补充可能会造成肾脏负担不说

如果抱着侥幸心态

过分依赖「抗糖丸」

依然大炫特炫

甚至可能延误

对潜在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顺便分享个小知识

去年很流行的棕色系穿搭风格「美拉德」

和「糖化」这一概念

多少就沾点儿关系


起源于在食品烹调加工中

还原糖(如葡萄糖)

和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等

在常温或加热时

会生成棕色至棕黑色物质

这叫做「美拉德反应」


但说了这么多「抗糖」

还是需要注意:

抗糖这里的「糖」

主要指的是精制糖

例如白砂糖、果葡糖浆等

比如在摄入碳水化合物时

就可以优先选择

粗粮或者非精制碳水


有减重需求的同学

或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在选择水果时

也可以优先尝试

低升糖指数(GI)的水果

奇异果、小番茄、樱桃、蓝莓

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

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不同

对糖的耐受程度也不同

人体的「抗糖化能力」

跟基因遗传也有关系

受 AGER、PBX2 等基因型的影响

不同的人

皮肤的糖化反应也不一样

所以快来看看你的报告:


总而言之

抗糖是为了减少精制糖的摄入

可以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改善皮肤状况、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还能获得其他潜在的健康益处

而怎么抗糖呢

则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制定适合自己的抗糖方案哦~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