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方高层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就双边经贸领域重要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中方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严正关切,希望美方尽快回到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的轨道上来。美方表示,双方坦诚对话很重要,可增进相互理解,有助于解决出现的问题。双方认为保持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利益,同意就彼此关心的问题继续保持沟通。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愈发激进。在众多政策里,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这一举措影响广泛。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且明确表示该关税将是永久性的。
这一政策对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冲击巨大。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产业,零部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美国这一关税政策让众多依赖美国市场的汽车出口企业陷入困境。德国大众汽车就曾表示,整个汽车行业、全球供应链、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将因美国加征汽车关税承受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消息一出,美股汽车板块指数当日下跌0.86%,特斯拉跌超5%,法拉利跌超4%,可见资本市场对这一政策的负面反应。
在此次视频通话中,美方贸易代表格里尔态度强硬,大谈所谓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不公平和反竞争”的贸易政策,却对美国上台两个月以来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避而不谈。格里尔还传递了特朗普接下来的战略计划,包括推动国内投资和生产力、强化美国工业优势、保障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等内容。然而,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实则是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企图通过霸权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表现。美国长期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随意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正常贸易秩序。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更是在通话前后,就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给出所谓“宽限期”。他暗示中方,可以给进口汽车的零部件给予30天的宽限期,并强调只要企业在美国建厂生产汽车,就不会遭受任何关税制裁,甚至还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表面上看,这是给相关企业留出调整时间,实际上是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经济胁迫手段,迫使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汽车相关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以实现其所谓“制造业回流”的目标。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粗暴干涉。
中方在通话中,明确就多个问题表达了关切。比如美国炒作所谓“芬太尼问题”对华加征关税,这完全是美国借题发挥,将毒品问题政治化,以此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制裁。还有美国对华发起的“301调查”,这一调查本身就是美国单方面的贸易霸凌行径。
美国罔顾事实,通过“301调查”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破坏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以及即将在4月2日落地的“对等关税”方案,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在概念上就站不住脚,其计算方式复杂且充满主观臆测,本质上是为其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披上一层看似合理的外衣。
特朗普(资料图)
从目前情况来看,此次视频通话,双方仅达成了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这一共识,在关键问题上似乎并未谈拢。美国在经贸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短期内难有改变。特朗普给出的30天宽限期,与其说是谈判空间,不如说是最后通牒。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美国这种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利益,从长远看,也将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消费者可能面临汽车等商品价格上涨,相关产业就业也可能因贸易摩擦引发的经济波动受到冲击。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何方,全球都在拭目以待,希望美国能摒弃霸权思维,以平等、互利、共赢的态度重回正常经贸谈判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