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受访称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是“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随后提及魏哲家“带2000亿美元”赴美投资。该数字较台积电此前公布的投资额再加码1000亿美元,引发台舆论对其加速变为“美积电”的质疑。3月初,魏哲家宣布,台积电在现有对美650亿美元投资外,加码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用于建造3座芯片厂、2座先进封装厂及研发中心等设施。亿美元争议未歇,特朗普在最新发言中再度加码,是口误还是事实?台积电尚未明确回应,投资者信心已受到波及。
台积电(资料图)
台积电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继原本规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三座晶圆厂后,3月初宣布将对美国再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用于兴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及一间研发中心。克里夫兰28日出席华盛顿一场智库座谈,被问及希望美国政府协助处理什么问题时举例说,亚利桑那第二厂正在兴建中,第三厂还没动土,“我们希望下周开始”,这需要美国政府协助台积电尽快取得环境许可。
消息传出后,岛内舆论一片哗然,惊呼台积电变“美积电”,美方要榨干台湾。对此,民进党当局却表示“乐观其成”,赖清德竟声称还“将扩大对美国的投资和采购”。台时事评论员质问:我们辛辛苦苦所赚的外汇,几十年累积的成本,一夜之间被搬掉了三分之一。林郁方也表示,台当局把美国人胃口养大了、养足了,美国人不会允许最好的技术留在台湾,而我们连试着争取都不敢。
美国和台湾在制程规模上的落后,源于台积电在其本土的历史,以及倾向于在本土运营。除了美国的开发、投资和设施建设的时间表外,生产滞后还有另一个原因:中国。“硅盾”的概念是,台湾地区的芯片经济规模庞大,重要性足以让美国担心其生产受到干扰。位于美国的芯片工厂建设正在缓慢加速,台积电正宣布改善与美国承包商在建设设施方面的合作关系。当被问及此次加速扩张是否会达到“台湾速度”,即两年建厂,而不是现有的在美国建厂五年时,台积电拒绝发表评论。
台积电(资料图)
台积电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别花费了 304.5 亿美元和 297.6 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几周前台积电还表示,2025 年的支出将达到 400 亿美元。未来四年,台积电平均每年将增加 250 亿美元的支出,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真的是增量支出,还是正在从台湾转移到美国。如果资本支出回落到平均每年 300 亿美元,那么我们知道台积电的几乎所有支出都转移到了美国,如果每年的支出保持在 400 亿美元左右,那么美国仍将占资本支出的三分之二。不久之后,美国的先进代工产能将与台湾一样多。
台湾联合新闻网评论称,首先对于一家民营公司来说,4年要砸下千亿美元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这笔钱本来要投资台湾,却被移往美国,还要设立研发中心,很难保证“根留台湾”。其次,从所谓的“安全”角度来说,当特朗普被问到如果“大陆犯台”,这项投资案能否最小化芯片产业受创对美国的冲击时,他回答,“至少美国能在芯片产业中占一席之地……如果台湾出事,美国将在芯片产业中获得很大的影响力”。这话听起来并非保证“台湾安全”,而是即使台湾“有事”,美国仍握有足够的高阶芯片,不必担心。
台积电(资料图)
毫不客气地讲,民进党当局已经成为积极配合美国掏空台湾的“卖台贼”。台积电和民进党当局这种“割肉饲虎”似的妥协退让,根本喂不饱美国的野心。尽管美国目前政治极化严重、朝野分歧显著,但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已然是美国两党的共识。获得高端制程芯片产能、补足自身产业链短板,是美国加强与中国进行科技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没有达成目的之前,美国新政府必然会对台积电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